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

  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进

  惠农政策越来越多,

  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民众一片叫好,

  没想到,却让骗子忙坏了,

  他们紧追社会热点,

  假借“精准扶贫”的外衣“粉墨登场”

  扶贫工作一直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扶贫的对象本身就已经是

  相对困难或绝对困难的群体,

  不法分子竟然还要瞄准这些群体,

  着实让人气愤。

  其中,

  骗子惯用的一个诈骗套路:

  只要加入微信群,

  再提供相关材料,

  就能领取扶贫款……

  这么“好”的事情,

  小编先带大家看看案例:

  案例分析

  骗子们下乡入户,费尽心机扮演“政府工作人员”,却只针对贫困户,而且每人只收16块钱的会费,既然是诈骗案件,为什么一开始要做这样高成本的投入?

  警方在侦办此类案件时发现,犯罪团伙的目的就是要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会员,用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会员费做诱饵,不仅诱惑能力强,而且蔓延速度快,但同时,影响面广、社会危害性也极大。

  他们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等名义,借助微信群发展下线。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拉着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加入所谓慈善、投资、养老等“基金会”和“项目”,因为只需要几块钱、几十块钱的费用,所以很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入会。这类诈骗受害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吉林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犯罪中心提醒

  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伪造公文证件,结合社会热点,以“精准扶贫”“慈善帮扶”等名义,声称交纳启动费用便可获得巨额报酬,实施诈骗活动。

  防范此类诈骗,谨记两个凡是:

  凡是声称交纳数十元乃至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甚至上百万扶贫款、救济款和各类项目的,均是诈骗。

  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

  来源:吉林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犯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