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7岁时,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入伍。

  他翻高山、跨河流,每天平均往返五六十里路,及时为部队传送前线信息,口令必达。

  他明知敌众我寡,仍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在枪林弹雨中跋涉。

  老兵——李春善,用钢铁意志展现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参军入伍 奔赴朝鲜战场

  1932年,李春善出生于龙井市老头沟镇一个贫困家庭,家中排行第二。1949年,小学毕业的他加入民兵队伍,随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当时家里不同意我参军,我是自己硬报的名。”李春善回忆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春善随部队赶往朝鲜支援。进入朝鲜后,李春善被编入了炮兵部队,担任起中队的通信员。在“三八线”上,李春善用生命保障着军队通信联络畅通。“那时候美军的飞机一天得飞好几趟,我一边要躲避飞机的轰炸,一边要及时把信息传递出去。”翻大山、蹚河流、藏沟壑,李春善每天在枪林弹雨中跋涉。

  有一次,在帮助部队选择安放炮点位置时,李春善突然遭到敌军飞机袭击,炮弹爆炸点离他仅10米远,爆炸的冲击波不仅将他掀飞出去,还将其掩埋在黄土里。“当时真是命大,身体全都埋土里了,只有脑袋露在了外面,战友是从土里把我挖出来的。”回想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李春善至今难以忘记。

  敌众我寡 战斗到最后一刻

  1950年9月13日凌晨,李春善所在连队接到上级指令,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安康火车站,直到第二天支援部队赶到。“先前派出的人都牺牲了,对方敌军不仅有120多人,还有武器,而我们只有20人,100发子弹和2个手榴弹。”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李春善和战友们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请缨作战。

  一条火车道,一头是敌军,一头是李春善所在连队。太阳刚刚升起,敌军派出20余人进攻,连长给战士们发了10发子弹拦截对方,首战告捷。随后,敌军又派出第二批50多人的队伍,连长拿出20发子弹与其对抗。期间,不仅成功地击退了敌人,还从对方手中抢到了3箱冲锋枪子弹。“我们是炮兵,有冲锋枪、有子弹,但大家都不会用。”面对这种情况,连长紧急指派李春善去附近的连队“取经”。在前往途中,李春善突然遇袭,身中三枪,敌人扫射过来的子弹先后射中他的左、右前臂和鼻子。然而,浑身、满脸都是血的李春善并没有因此退出战场,简单包扎后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

  “那时候就想着,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那时的李春善,并没有因为伤情退出战斗,而是选择与战友共进退。“这是命令,你必须服从。”最后,连长不得不下达命令,让李春善前往后方医疗点接受治疗。“连长告诉我往回走,途中会遇到医疗点,但我没有想到的是,那是他给我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李春善独自一人顶着雨、带着伤、空着肚子往回走,途中还要躲避敌军飞机的轰炸,从下午1点出发直至次日凌晨3点半才遇到赶来的医护人员。经过手术,李春善手臂里的子弹被成功取出,但鼻子里的子弹却留在了身体里,直到回国后才被取出。“现在鼻子闻不到味儿,还疼,一天得上两次药,两条胳膊也总是疼。”李春善说。

  1951年,因身体原因,李春善不得不退出战场回到家乡。“连队里的20个人,只有我活下来了。当初一起从中国出发的战友,也基本都埋骨他乡了。”想起昔日一同作战的战友客死他乡,李春善不禁泪湿眼眶。

  他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总是能想起战斗场景,想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他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也是为战友活着,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繁荣富强。

  (来源:龙井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