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升级

  农民不种地也赚钱

  在德惠市大杨子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合作社有大小农机具近100台套,从春种到秋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我们这儿最大的农机就是1504拖拉机,一共有10台,还有收获机12台,玉米收获机是12台。此外,如果田里的苗长高了也不怕,因为我们有4台高杆掸药机,而且现在植保都用无人机了。”杨海超介绍说。

  张国恩告诉记者,一台美国产的凯斯籽粒玉米收获机需要两个人操作,早晚换班,一天能收割15公顷玉米,即时脱粒,这相当于100个劳动力的日工作量,还能将秸秆都粉碎好了。“农机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农民从土地上‘解绑’了,土地托管后,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务工,有的在乡镇企业上班,有的在合作社打工,农民收入多了,地里也多打粮了。”张国恩说。

  大数据时代

  都是你不知道的农机

  又是一年备春耕。“你看这免耕播种机,农民都抢着租,今年都没够用。”张国恩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年末,德惠市5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达到了6552台,是原来的20倍左右。此外,还包括深松机484台,免耕播种机652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让农民改变了对免耕播种机、苗期深松机和秋季全方位深松机等机具的态度。“装备结构有了极大地改变,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张国恩说。

  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时还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了农村劳动生产力的转移和土地的流转、规模经营。近年来德惠市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1.5亿公斤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都要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经营土地模式超过200公顷的大户近100个。每年春种、秋收、秋整地等环节的作业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以上,作业速度快、效率高、强度低、质量好、不耽误农时,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作物生产与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等科技前沿的“精细农业”技术,标志着21世纪的农机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以后的农机基本会配有高精度传感器,可以迅速收集环境、土壤与农田作物几个样本基本数据,再配有智能分析仪及等级相当的定位系统,很快可以运算出提供决策参考的数据,实现计算分析且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控制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最后,张国恩向记者展望了未来的农机发展前景。

  (来源:长春日报 本报记者:赵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