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红细胞的储存柜 存放红细胞的储存柜

  4月20日上午,52岁的乔卫东像往常一样来到长春市中心血站(暨吉林省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几乎每隔14天就会到血站献一次血小板,20日当天,献血服务部护士长邸梅为他颁发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荣誉证书,值得称赞的是,如果想获得这个证书,获奖者至少要参与无偿献血40次,这是一份值得自豪的荣誉!

  记者了解到,在长春市中心血站,像乔卫东这样的捐献者还有很多,他们捐献的血液或血小板都会被运往哪里呢?又要经历怎样的步骤才能将它们用到患者身上呢?4月20日当天,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长春市中心血站,为广大市民揭开长春“血库”的神秘面纱!

  37℃的爱 他说多年献血身体反而更好了

  每一袋血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位无偿献血者。4月20日虽然是工作日,但前往长春市中心血站献血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乔卫东已经是血站的常客了,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识他,甚至一些献血者也跟他很熟悉。

  每隔14天左右,乔卫东都会到长春市中心血站献上250个毫升的血小板,在了解单采血小板技术之前,他一直都是捐献全血。“十年前吧,当时也是亲属住院,找不到合适的血,非常着急,后来逐渐了解到献血的好处和意义,就一直坚持了下来。”乔卫东说,他是从事建筑行业的,有时候出差到外地,他就会在外省继续献血,甚至在疫情期间,他也没有耽误献血的脚步。

  “很多人对于捐血很害怕,其实没有必要,献血对身体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有不适感,参与献血后,我反而觉得身体比以前好了,已经好多年没感冒了!”乔卫东笑着说。

  说话间,乔卫东完成了血小板捐献,带着37℃体温的血小板被采集到了血袋里,这被大家称之为“37℃的爱”,护士第一时间为其贴好标签,这个标签上有一个条形码,这是它的“身份证”,无论这袋血小板去到哪里,都可以追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