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体检” 检验部门24小时不停机地工作

  就在全血进行制备的同时,与每袋血同源的血液样本其实正在检验科接受着“体检”,只有体检合格的血液制品才能送到血库,进入下一个放行环节,一旦体检发现了问题,这袋血即便是已经制作成了血液产品,也是会被废除的。

  据血液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王志勇介绍,临床用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为了保证用血安全,血液中心的检验部门24小时不停机工作,就是为了保证能及时快速地报告血液检测结果。目前,针对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每一袋血在血液中心要经历两次血清学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其中的两次血清学检测必须要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只有两次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均合格,这袋血才能有发往临床、用于患者的资格。针对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血清学检测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另外,ABO/RHD血型、谷丙转氨酶也是国家强制要求的血液检测项目。核酸检测主要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所有血液检测项目中,任何一次不合格,血液就要报废。

  血液制品有着不同的存储要求,比如:红细胞的保存条件为4℃;血浆则要放入速冻机中,在-50℃的环境中速冻半小时后,再放入-22℃的冰柜中保存。血小板的保存条件更苛刻:要在22℃的条件中震荡保存,而且保质期只有3到5天。为了保障血液制品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中保存,每个血小板储存柜子上不仅有温度监测设备,还有报警装置,一旦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血液制品的保存温度,机器在滴滴报警的同时,也会将信息同步到相应的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紧急呼叫,让工作人员迅速前来调整温度。

乔卫东在献血小板乔卫东在献血小板
 血站工作人员给全血过滤白细胞 血站工作人员给全血过滤白细胞

  数字:

  长春市每年无偿献血约12万人次

  采访中,长春市中心血站业务科门小菲科长告诉记者,在保障血液安全的同时,血液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也在努力为献血的爱心人士们做好服务。在长春市,平均每天有数百人等待临床输血。等待者可能是一名外伤患者,可能是一名高危产妇,也可能是一名白血病患儿。正因为这带着体温的爱,让一台台迫在眉睫的手术可以顺利进行,让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不再因为缺血而苦苦煎熬,也让一个个等待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后,献血全部改为无偿献血,而无偿献血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街头献血。“但街头献血也有淡旺季,大学生放暑假,以及一二月份特别冷的时候,献血人数就会明显减少。”门小菲表示,虽然长春地区每年有12万左右的献血者,但这个量还是比较紧缺的,“所以还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到无偿献血的意义,参与进来,就可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提醒:

  血液不是营养品而是特殊的药品

  在长春市中心血站内,有一台与医院用血信息同步的电脑。如果哪家医院发来用血需求申请,信息会同步到血库的电脑中。经过了制备检验完整环节的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将发往医院。血液制品抵达医院后,迎接它们的是再一次非常严格的“体检”,这袋血才能进入医院血库中。准备要输血前,医务人员还将再次进行血型复检、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一步步严格的筛查,就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有些人认为,血液是最宝贵的营养品,特别是家里有重病病人的时候,都常常希望能输血让患者康复起来。其实,血液制品不是营养品,而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它的特殊性在于输的血都是活着的细胞,包括红细胞,输到患者身体里会发生细胞移植,会发生看不见的反应。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输血的原则是能不输血尽量不输;如果输血,首选自体血液回输。当然,根据临床患者指征需要,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还是必须输血。

  (来源:城市晚报 全媒体记者:王跃 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