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毋庸置疑,改革依然是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动力保障。

  经济下滑之势,表面看是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的原因,究其根本仍是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只有破除体制和机制的坚冰,方能高扬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风帆。

  时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既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

  第 一个五年计划,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吉林省就有11项。汽车、石化、碳素、铁合金、联合收割机……一批大中小型国有企业成为吉林经济 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我省制造业为主,采掘业、电力供应等为辅,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虽然遭遇东北现象的困扰,但这些家底绝 对不是包袱,而是我省无可替代的发展优势。

  增强优势自信,变包袱为财富,变挑战为机遇,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过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改革,要有涉深水、闯险滩的勇气,绝不是不痛不痒、浮光掠影的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直击制约吉林振兴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病灶。

  从 2013年初到2014年4月,短短16个月我省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592项减少到234项,减少358项,减少60.5%。而这之前, 我省先后进行过6次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原本1518项行政审批项目,已经取消、下放61%。保留的592个项目,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简政放权是 我省一次“全力转型”,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市场的手就会短,机制不活,就引不来投资人,留不住人才,调不了结构,搞不好创新。从“审批管制”到“加强服 务”,简政放权,为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释放了强大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