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通化市民政局不断创新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借助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契机,初步建立完善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2018年5月,通化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138万元,构建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田园养老、候鸟养老”五位一体的养老模式。目前,全市已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93个,覆盖率达100%,年服务老人40万人次。农村养老服务大院24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5%,年服务老人30万人次。共有养老机构146家,总床位数8700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90家,占机构总数的62%。老站街老年大食堂已于7月初正式开放,每日提供三餐,百余种菜品、20余种主食供老人选择,达到了3-5元吃饱、7-9元吃好的效果。

  养老服务政策日臻完善通化市高度重视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并将其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加以推进,突出政策扶持和市场引领作用,养老服务政策日益完善。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全面带动通化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出台了《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土地规划、税费优惠、医养融合、人才培养、行业管理等方面均有新举措、新突破,为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在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补贴标准和范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站)一次性建设补贴提高到10万元。给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站)每年2万元运营补贴;给予7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家庭、失独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老人每年每人10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按失能、半失能、自理标准给予8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1000元、700元和500元居家照护服务补贴;给予取得国家初级、中级、高级资格的养老护理员每年3000元、4000元、5000元岗位津贴。其中,聖淸颐年居康养中心积极培养、提升机构护理员人才素质,目前,有高级护理员资格1人,初级护理员资格7人。

  医养康养融合健康发展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逐步形成符合通化市实际的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8家医养结合机构,总床位数647张。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在就近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全市增加老年病床100余张。支持医疗卫生资源丰富的部分综合医院改造(转型)升级,重点向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和医养结合服务延伸。市第三人民医院逐步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现护理病房有编制床位30张,计划扩建医养结合病床150张,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拟投入800万元;市第五人民医院已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和临终关怀科,逐步建立老年人康复训练室、文体娱乐室、老年人餐厅等硬件设施;博康医院依托现有医疗服务设施开展养老服务,目前,机构共有床位100张,现已入住49名老人,并结合自身医养融合的服务特色,为每名入住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养老服务,基本实现了老人小病不离床、大病不出门的理想效果。博康医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在通化市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网络、电话还有上门咨询的人员络绎不绝,逐渐呈现出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特色康养服务成效逐渐显现通化市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分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信息触摸查询系统、媒体电子信息发布系统、客户服务中心、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等6大部分。目前,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面向通化市及周边地区8万多名居家老人提供24小时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十大类三百余项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已收录老人信息6万余条,日访问量峰值达1300余人,累计服务20万人次。2019年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企业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工作,实现服务热线、网上商城、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热线服务已实现地区全覆盖。结合通化市旅游及医药特色资源,开展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旅居、医养、文养等养老服务项目,吸引了大批老年人前来观光体验或抱团养老,平均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旅居老人及子女2万余人次。通化田园养老基地2018年7月接待了由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地老人组成的旅居养老旅行团,旅行团在基地里进行了红色歌曲演唱会、蔬菜水果种植等亲情互动项目。老人和子女在互动的过程中享受了旅行的乐趣,加深了亲情感情的沟通,在山水游戏之间,体会到了旅居式、候鸟式养老的内涵。

  (来源:通化日报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