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粮食生产中,吉林省坚持早部署、早动员、早见效,推进现代农业与农户有效衔接,今天(5月3日)的《主播带您看春播》,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吉林省在水稻生产中,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新机械、新技术、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左晴:一犁春泥 万亩新绿,我现在是在伊通县,大农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育苗大棚里。大家看我身旁,绿油油的秧苗茁壮挺拔,呈现出勃勃生机,现在正处于了两叶一心的状态,当地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年秧苗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伊通县大农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 邹儒君:启动得比较早,我们在4月3号的时候就开始启动了,另外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流水线,几乎在育苗的过程当中实现了机械化,同时我们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咱们这个底土里,我们使用了菌肥。(用这个菌肥有什么好处那)你像促生根,保证秧苗的整齐度,这都非常有好处的。(我们也是觉得这个秧苗非常的整齐,就像是修剪过一样,那你说这个好的秧苗都有什么样的特征?)现在尤其是这个时间他是自动吐珠的,你看每个上面有亮亮晶晶的水珠,这就代表他的健康度,我们的管护是有规模的,是有时间节点的。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左晴:水稻育秧工作,一直是吉林省春耕农忙的序曲,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今年合作社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帮助下,从育苗开始就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科技战略,把机械化和智慧农业相结合,把春耕序曲弹奏得嘹亮有力。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科长 程兆伟:在水稻生产上我们今年主推的技术一共是14项,那么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吉林省今年主推技术之一,特点在于它这个秧盘上,它这个秧盘主要是里面有一组横纵排列的,这样的钵碗组成的,水稻的根系主要盘结这个钵碗里,所以这样能够提高我们水稻的秧苗质量,这个圈圈就是它的根系,盘结到我们秧盘的这个钵里面,它生长的过程中就自然的盘好了。(那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的好处就是将来你插秧的时候,他就是一钵一钵的在插,不像咱们传统的撕苗,撕苗的过程会伤到根,这样不会伤根。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左晴:铺好路筑好基,才能赢得主动,育秧时科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也为合作社争得了底气,那在育苗的全过程中苗期管理时,也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硬核”实力。我旁边这个小东西,它是一个实时监控的摄像头,可以对苗期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指导。

  吉视传媒智慧媒体业务部主任 叶鲲:我们为农户搭建了一套水稻生长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在大棚田间布放摄像头传感器,采集视频信息和物环信息,用这些采集的实时的信息,指导农户生产,让农户有一个预判,保证农户的每一步生产都走在前面。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相洋 :我们今年建立了一个农业技术直通服务联盟微信群,群里的农民和经营业户,在生产中发现的实际问题,以照片的形式以视频的方式发到我们群里,我们群里的专家就能第一时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左晴: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 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减,现如今在吉林省水稻种植不仅有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还有对全国消费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再加上360°可视化监控系统、农业气象仪杀虫灯、监控摄像头,一件件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落位,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相洋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生产,我们今年制作和编辑100多个小视频,这些小视频都是有关农业新技术的关键环节方面的一些视频。为的是让农户更好更直观通过这个小视频,能够把它这个农业生产做好、做大、做精。

  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左晴:今年吉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50万亩左右,随着大量科技元素的融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如此今年吉林省还在水稻种植上实现了良种、良田、良机、良法深度融合,粮食生产的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今年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吉视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