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山位于吉林市区东部,海拔388米,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30多株,是我国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园,现为龙潭山遗址公园。

  据考古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里曾是古夫余国的都城所在地,而龙潭山山城是都城的重要军事堡垒。现存有山城残址及水牢和旱牢。

  龙潭山山城,也称尼什哈城、高句丽山城。“尼什哈”是满语“小鱼”的意思,因龙潭山附近有小河盛产一种小鱼而得名。

  龙潭山山城依山脊而建,城垣凭借山势用夯土碎石叠筑而成,周长2396米,呈不规则多边形。墙基宽10米,顶宽一至两米,最高处达10米。墙外侧坡多陡立,几不可攀,形成易守难攻之势。城墙四角各有一平台基,长20至25米,宽6至9米。曾在此出土红色粗绳纹瓦,推测当年平台上可能有角楼之类的建筑。

  水牢,也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较低处,龙潭山因此得名。水牢实为蓄水池,呈圆角“凸”字形,东西长52。 8米,南北宽25。 75米,深9.08米。池东、西、北3壁用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30厘米的凝灰岩石和花岗岩块石砌筑。北壁东端池沿下1米处,有一石砌泄水洞,可使多余的池水由此溢出。池水终年不涸,并保持一定的水位,可蓄水近1万立方米。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近山梁处,距水牢420米。用长25至28厘米、宽20至26厘米的长方形凝灰岩和花岗岩块石砌筑。平面呈圆形,周壁直立如削,筑于磐岩之上,从不积水。旱牢其实是贮存军事物资的地窖。

  龙潭山山城内曾出土金代泥质轮制黑灰色陶罐3件、陶壶1件、六耳铁锅1件、双耳铁釜1件。

  山上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龙凤寺,祭祀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题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神树”。此“神树”现已不存,只剩香炉台残址。据《吉林外纪》记载,神树“高九丈余,径二尺,上下标直,枝叶剪齐”, 民间称帝王树。

  2006年,龙潭山山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吉林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