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凭票购物”到商场超市自选,再到足不出户网络消费,又进入了扫码无现金支付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百姓的消费体验随着时代前行实现了从“凭票购物”到“买遍全球”的幸福变迁。

       12月10日,记者来到延吉市民赵刚家中,听他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一家人的消费体验。

   “记得上世纪70年代,购物都要凭票,粮票、布票、油票等等,各种票据五花八门。”赵刚告诉记者,1967年,他出生在珲春市。在他儿时记忆中,家里购物都是拿着票去,买的东西也基本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那时候,即使凭票购买,也时常买不到。我家在周围算是条件好的,但一周也只能吃一次白米饭,其余都吃玉米面饼。”赵刚感叹道,珲春地处边疆,交通闭塞加上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物资特别紧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没有其他消费品,很多需求难以满足。凭票购买,是让供给与需求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

       赵刚的爱人于小波是土生土长的延吉市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延吉市最大的购物场所是延吉市第一百货商店,顾客站在柜台外面,货架靠里摆放,顾客对商品的认识取决于营业员的推荐,这样的零售柜台式销售,物品种类稀少,数量也不多。”于小波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延吉市零星出现了规模不大的“小商店”,小商店里可以购买到烟、酒、糖、火柴、洗衣粉等日用品。 随着消费者衣食温饱得到满足后,逐渐有了休闲娱乐上的需求。“1989年我俩结婚时,花1000多元钱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和熊猫牌电视机。”于小波说,消费者似乎逐渐有了消费意识,也期待能满足自己的个性化服务等需求。

     “1999年我上小学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到超市去买各种好看的笔记本。”赵刚的女儿赵丹丹消费关注点显然有别于上一代人。进入新世纪, 各大商场相继涌现,商品种类空前丰富,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新型零售业态日趋繁荣。

     “我刚上大学时,通过淘宝网购了一件衣服,几天后就收到了,十分开心。”赵丹丹告诉记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东西,当年那个新鲜劲记忆犹新。2010年,她开始尝试线上购物,即使当时网购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她还是选择了接受新鲜事物。 “‘双十一’‘双十二’为了抢购,我提前做好攻略,做出表格计算最优选择方案,零点准时抢购。”她兴奋地说, 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让距离不再是购物的障碍。虽然身居边疆小城,但海南的芒果、北京的烤鸭、天津的麻花等国内各地美食,多则5天,少则1天便可邮寄到家门口,甚至美国的乔丹鞋、日本的化妆品以及瑞士的巧克力等各国特色商品也可以坐在家里买到手。

    “如今的消费变化,真让我们应接不暇。”赵刚说,现在家里几乎每天都有快递送来的网购商品,实体店的消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延吉隆玛特超市线上支付送货到家,延吉百货超市的自助结账,延边丰茂饭店的自助点餐上菜…… 这些让他们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大大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本报记者 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