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持续稳定繁荣,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年初以来,我州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引领,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续写了延边农业的崭新篇章。

  “今年大豆丰收在望啊。”7月12日,正在地里察看苗情的延吉市朝阳川镇横道村农民刘福国,看着已完全封垄的大豆,脸上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8公顷玉米,由于玉米价格下跌,没挣到钱。今年调整了种植结构,把一半的地改种了大豆。“照这长势看,亩产300公斤不是问题。”刘福国高兴地说。

  像刘福国一样放弃玉米今年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民还有很多,有的旱改水,有的米改豆,有的建了大棚,有的干脆把田地分成小块,租给市民搞起了“开心农场”。州农委主任鲁作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州按照宜特则特、宜加则加、宜游则游的原则,优化了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共落实调减籽粒玉米5万公顷、推广耕地轮作试点8.9万公顷、实施旱改水田6333公顷、种植小浆果4500公顷,调整面积占原玉米面积的45%。此外,大力发展人参、食用菌、小浆果等特色产业,林下参留存面积达到1.7万公顷,非林地栽参3530公顷,食用菌发展到13亿袋。启动了“旅游+特产”模式,开展“鲜到延边?购点啥”最受欢迎特产评选。加快了敦化、延吉2个省级人参产业园建设,推进人参等特产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并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促进我州棚膜经济发展。

  7月13日,朝阳川镇东丰村延吉市丽园绿意家庭农场负责人崔学庆正在看管自家鱼池。他告诉记者,他不仅开办农场,还利用农闲时间发展休闲农业。他的农场种地11公顷,有70%的土地是流转来的。“现在农民手里都握着一个小红本本,有了底气,租金少的话他们都不把地租给你。”崔学庆说的小红本本就是土地确权的凭证,有了它土地就可以方便地流转,变成了能够运用的资本,有了它土地被激发出无限活力,农业生产展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我州深入挖掘“三农”发展内生动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完成外业实测,474个村已制定确权归户方案,106个村完成确权归户。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等3个省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股权设置、人员界定等工作。此外,我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地贷”推广、规模经营主体政策性保险扶持政策的实施等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到目前,通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信息1670条,家庭农场已发展到11052家,发放“农地贷” 4.4亿元。

  在完成调结构和农业改革的同时,我州坚持走绿色发展和产业化道路。今年在我州,水稻抗冷综合栽培、杂粮绿色增产、玉米免耕垄侧栽培、智能水稻催芽育秧、稻田养蟹栽培、高蛋白大豆栽培等绿色增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敦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新型机械化经营主体建设已覆盖全州,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5%,并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实施农村淘宝“农产品进城战略”。加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完成申报15户。实施2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省级龙头企业项目责任包保方案,加快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并申报了敦化秋梨沟镇、和龙东城镇、珲春板石镇孟岭村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州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 牛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