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吉林|新闻|美食|尚品|旅游|城市|汽车|健康|读图|微博|世界杯|吉林森工

|邮箱|注册

新浪吉林

白城市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

来源: 吉林日报 2014-07-22 11:12:32

  (吉林日报 记者高大伟尹雪) 2014年年初,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发挥资源潜力优势、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目标,并将任务逐项进行分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白城地处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在东北经济区域中,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第四条欧亚大陆桥、“长吉图”规划主轴线和“中蒙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白城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全省有六个第一多:一是人均耕地第一多,实有耕地面积1528万亩;二是草原第一多,可利用草原面积1328万亩;三是宜林地第一多,现有林地406万亩;四是水面第一多,境内有嫩江、洮儿河等主要河流8条、水库10座,大小泡沼300多处,可利用水面138万亩;五是芦苇面积第一多,面积251万亩,年均产量1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二位;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为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提供了扎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工作上,主要举措是:

  开展土壤污染源普查,为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储备科学数据。白城土壤污染源普查涉及5个县(市、区)75个乡镇、884个村、25个国营农牧场,1113万亩耕地,其中:重点区域88万亩,一般农田区1025万亩。采集土壤样品11026个,其中:重点区域5904个(大中城市郊区1244个、工矿企业周边4660个),一般农田区5122个;在全市设置常态化监测点1847个。2013年底,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样品采集、样品制备、送样、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完整且全部分类归档;样品分类存贮,采用样品架、装箱等方式存放;设立全市常态化监测点标识牌1847个。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摸底,为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生产基地打好基础。种植业方面污染,一是化肥、农药污染。白城市化肥施用情况:2011年41.38万吨,2012年43.81万吨,2013年增加到71.5万吨;农药使用情况:2011年3423吨,2012年3597吨,2013年为4110吨左右。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土质恶化,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农药的施用量逐年递增,土壤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剧毒农药,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农用地膜污染。据权威部门统计调查,全市每年农用地膜使用量约7100吨左右,其中,有7000吨残留在土壤中,残留量几乎达100%。三是农作物秸秆污染。2013年,全市秸秆产量约为652万吨左右,虽然采用秸秆综合利用,但仍有约130万吨左右秸秆田间焚烧,家庭烧柴约360万吨左右,给环境带来污染。三是养殖业方面污染,据2013年底统计,全市肉牛发展到34万头,奶牛量达18万头,生猪270万头,羊460万只,其它肉鸡、蛋鸡约50万只左右。全年产生粪便约为65万吨,尿液45万吨。这些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农户散养畜禽粪尿及少部分规模养殖场露天等待处理的粪肥,经雨水冲淋和地表径流空气挥发所致。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开展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一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源头控制。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采用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和沼肥等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推进畜牧业、渔业健康养殖,实施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监管,减少畜禽粪便和水产养殖污染。强化监测。利用现有的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重点开展嫩江、洮儿河等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定点监测,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趋势。二是推进农业生态建设。推广“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为农业产业模式。利用秸秆综合、畜禽粪便制取沼气,用沼渣、沼液还田肥地,改良土壤,形成绿色有机、循环经济、低碳生产的农业生态发展模式。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推广科学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三是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基地等,重要农产品产地以及工矿企业区周边、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重点区域,采用大尺度网格布点方式,进行产地环境安全状况调查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数据档案,对农产品产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在本辖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初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四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监测网络。在全市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等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面源污染及产地环境安全变化动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网络。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对调查、监测数据及时更新、汇总和分析。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建立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科学预警监测和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年初以来,白城市在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等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残留超标隐患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违法违规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行为。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387家,检查市场43个,印发宣传资料0.58万份,立案查处4件,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确保了农业生产用药安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