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化布局,拓展冰雪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全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综合交通体系、自然生态格局等基础,着眼全国,对标世界,系统构建“四轮驱动”“三廊串联”“一带延伸”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轮驱动。从资源禀赋、地域特色、目的地体系建设和差异化协同发展方面,集聚高端要素,聚焦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和西部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产业集聚区,推动率先创新发展,形成四轮驱动、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竞合共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与品牌效应。

  打造长吉都市冰雪与休闲度假集聚区。以冰雪产业为重要纽带,加快推进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冰雪与汽车、电影、光学、科技、商业、乡村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冰雪会展、都市冰雪、高水平滑雪度假区、训练场馆、冰雪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园、冰雪文娱项目等,建设东北亚国际冰雪产业交流中心、冰雪人才培训中心、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重点提升长吉都市冰雪产业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轻型冰雪装备产业园。

  打造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集聚区。整合长白山区域的冰雪生态度假资源,布局高端、复合、创新的世界顶级冰雪生态度假项目,建设以高山冰雪运动、滑雪度假、温泉康养、森林度假为重点的、东北亚最大规模的冰雪生态度假和温泉休闲集聚区。重点培育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度假区滑雪培训与竞技集中区,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冰雪体育赛事。推进延边冰雪生态旅游与民俗文化集聚区,打造冰雪深度体验区、冰雪旅游度假区、温泉康养体验区、冰雪乡村旅游区。

  打造通梅冰雪融合发展集聚区。培育通化滑雪度假与红色、康养等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我省雪产业第三极,重点建设以通化万峰、果松、青龙山、滑雪博物馆和梅河新区等为核心载体的重大冰雪项目,推动与农耕文化、抗联文化、高句丽文化、葡萄酒文化、中医养生、城市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集冰雪度假、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冰雪产业集聚区,不断延长冰雪产业链条,形成以冰雪文化引领的产业集群。

  打造松白冰产业集聚区。以查干湖—嫩江湾为龙头,以“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为主线,大力发展冰湖渔猎文化、冬捕休闲旅游、冰上运动、温泉度假和寒地特色产业等,强化冰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优势聚集,加快打造“大查干湖”世界级渔猎冰都旅游名片、嫩江湾冰上休闲度假基地、“东北水乡”中国著名河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廊串联。构建以京哈高速高铁为轴心的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珲乌高速为轴心的沿中蒙俄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沈白高铁和鹤大高速为轴心的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三大冰雪产业发展走廊。

  建设中国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G1京哈高速、京哈高铁为基础,联动长春、沈阳、哈尔滨三大省会城市,整合东北三省中部都市冰雪资源,共享冰雪旅游客源,集中力量打造东北以中心城市为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冰雪产业核心区,加快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携手打造东北三省冰雪经济共同体。

  建设沿中蒙俄冰雪产业发展走廊。顺应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以珲乌交通大通道为主轴线,以长吉都市圈为腹地,以查干湖—嫩江湾冰经济中心和大长白山区域为两翼,向东通过延边州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远东地区相连,向西通过白城市经阿尔山对接蒙古国,打通中蒙俄冰雪产业联通与促进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冰雪产业交流与合作。

  建设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沈白高铁和G11鹤大高速为基础,串联长白山区域的通化市、梅河口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向西与抚顺市、沈阳市相连,向东到达敦化,通过鹤大高速向北延伸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等地,构建大长白山区域以及东北东部地区冰雪产业的重要通道。

  一带延伸。创新推进冰雪丝路带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全球冰雪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吉林与国内冰雪省份、周边国家及欧美“世界粉雪基地”间的冰雪经济大通道建设,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交流交往和区域合作新平台、新机制。鼓励吉林省内东西冰雪流量互换,共建东北冰雪经济功能区;加强京吉、京浙协作,推动冰雪经济形成向南开发、向北链接、向东拓展、向西延伸的战略布局。对标国际,引领吉林加快开发建设一批场地设施一流、综合服务一流、游客体验一流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和世界级精品冰雪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