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地处吉林东南、长白山腹地,是吉林省域内的九个地级市(州)之一,全市幅员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虽偏居一隅,却因医药、美酒、康养而蜚声中外。

  这个城区常住人口仅有40万的小城,2021年伊始,却因为新冠肺炎这个“不速之客”而成了战“疫”前线,引起外界关注。

  关于通化你了解多少?它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这里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怎样的故事?

通化市区。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通化市区。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

  一座从不缺“成城众志”的城市

  通化城区幅员761平方公里,龙岗山脉、老岭山脉横亘东西,一条佟佳江穿城而过。在佟佳江东岸的靖宇山上,占地2万平方米的杨靖宇烈士陵园庄严矗立。陵园中央巍然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高大戎装铜像,陵墓内的白丁香木民族式棺柩中,安葬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遗首遗骨,松柏参天,庄严肃穆。

  1933年10月27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到通化县八区惠家沟创建了河里根据地。此后6年多,杨靖宇的战斗足迹遍布通化的山山水水。他先后创建的河里、老岭两个根据地,辐射了长白山西南部地区,为机动灵活地与日寇周旋创造了先决条件。他带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松水之间,为通化注入了不畏困难、团结奋斗的基因。

杨靖宇烈士陵园。本报记者张博宇摄杨靖宇烈士陵园。本报记者张博宇摄

  佟佳江对岸5公里外,东昌区环通乡石棚村北侧松林中,有一处有着70年历史的烈士陵园。1076名烈士长眠于此,其中558座墓碑属于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回国、医治无效牺牲的志愿军烈士。这里是吉林省安葬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也是吉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1年前,42万名志愿军战士从通化开赴朝鲜战场,成千上万节车厢的军用物资从这里运往朝鲜。彼时,通化市成为离前线最近的城市,88万人口倾全城之力支持抗美援朝:工人、司机、医务工作者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随军过江;大量民工肩负起抢建抢修桥梁、铁路、公路以及装卸物资、转运伤员等后勤工作;妇女们自发组织到战地医护所洗绷带、洗棉衣、喂伤员。

  “当时通化组织了17.2万名担架队员,差不多占全通化人口的五分之一,从朝鲜战场上抢救回来18.2万名伤员。”通化市抗美援朝历史研究者孙艳华说,“通化火车站站前广场每天都有约800名民工昼夜不停地装卸物资,约200名民工在70口大铁锅前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做饭菜、烧开水……”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本报记者张博宇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本报记者张博宇摄

  沿甬道拾级而上,一座高10.25米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黑色大理石碑上刻着隶书金字“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10.25米的设计高度,寓意10月25日——中国抗美援朝纪念日。陵园内还有一处抗美援朝纪念馆,自2013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都会接待全国各地40余万人次参观。

  2021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只有40万人口的小城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月余时间,点点凡人微光汇聚成城众志,疫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2月20日,通化市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春回大地之时,这座小城迎来了“疫”后重生。

“疫”后重生的通化。新华社记者许畅摄“疫”后重生的通化。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长白山下“文明发祥地”

  巍巍长白山,蕴藏了无尽的自然宝藏,也孕育了文明的兴起。通化历史悠久,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的发源地,位于通化市集安市(县级)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早在新石器时期,佟佳江(又名浑江)两岸已有古人类渔猎稼穑、繁衍生息。20世纪末,通化市江南一处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六千多年前通化就有人类长期居住。

  “通化”之名始于清朝。据记载,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迁都北京后,清朝便以保护“龙兴之地”为由,逐渐对“东边外”实施封禁。“东边外”是清朝修筑柳条边墙后产生的特定地域名称,指柳条边东部边疆地区,包含今通化、白山两市,辽宁省的宽甸、桓仁等地。以通化为基点的长白山区更是东北封禁的重中之重,禁中之禁。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册封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将通化、浑江(今白山)等地全部封禁,二百年间,这里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带。直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置通化县后,这里才筑城修坝,工商业日盛。

  关于“通化”地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清政府因此地荒僻,且杂居的满、汉、朝鲜等多民族百姓不受朝廷管制,欲用“仁德、仁政”教化百姓,使之通归王化,故取名通化;二说是清政府设治时,因头道江南有通沟(今集安通沟)属王化之地,取通沟的“通”和王化的“化”而定名通化;三说是境内玉皇山石碑上镌有“启通文化”字迹,通化设治立县的布告中有“正宜通化而安居”一语,故得名通化。

通化市区。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通化市区。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

  通化最早因人参而闻名。著名民间人物墓地老把头坟,就坐落在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境内。老把头是世代生活在关东山区的山民们家喻户晓的采参始祖。《抚松县志》《临江县志》《通化县志》《柳河县志》以及《长白汇征录》等地方志书中皆有记载。

  关于老把头,传说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人和伙伴张禄,因生活贫困到长白山挖“棒槌”(人参的俗称)。有一天,两人走散。孙为寻找伙伴,饥饿而死。他不畏艰险,宁死要找到失踪伙伴的无私品格被广为传颂,后人感念其心地善良便给他起名叫孙良。因此在老把头墓前石碑上镌刻着“采参祖师孙良之墓”。老把头也被采参山民们奉为“行帮至圣”。

  直至今日,老把头坟仍是通化的一处著名景点。人参业也发展成为通化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其鲜参产量占全国的22%,形成了100多个“长白山人参”品牌。

  “药济天下,酒香万家”

  让通化人为之自豪的,绝不只人参。得益于长白山的馈赠,通化还有着“药济天下,酒香万家”的美誉。

  长白山与峨眉山、西双版纳并称为“中国三大天然药库”。地处长白山腹地的通化,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医药产业聚集区相比,其医药产业更像是静静开放的深谷幽兰。

月7日,游客在长白山北景区内游览。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月7日,游客在长白山北景区内游览。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

  这座偏安一隅的山城用30年时间,打造了闻名遐迩的东北“药谷”。依靠中成药起家,拥有3000多个药品文号,其中有2200多个是中成药。近些年医药工业产值也一路飙升,创下千亿元纪录,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医药大品种达31个,69户规上药企中有12户上市,成为全国医药上市企业数量名列前茅的地级市之一。

  药香馥郁,酒味甜润。坐拥长白山、鸭绿江两大地标的通化,还是中国著名的“葡萄酒城”。这里酿造的甜型葡萄酒以土生土长的山葡萄为原料,成就了通化葡萄酒的“国风”气质。

  通化是中国最早的生产葡萄酒的地区之一,早在1937年就成立了酒厂,生产当时比较适合亚洲人口味的甜型利口酒。新中国成立后,通化葡萄酒曾作为尼克松访华宴会等多项重大活动的指定用酒,被誉为“红色国酒”。曾几何时,家中有一瓶通化葡萄酒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几十年的跌宕兴衰,通化葡萄酒正瞄准世界冰葡萄酒市场,找到了“国风”葡萄酒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甜型酒细分市场的最大占有”,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新目标。

雪后的通化。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雪后的通化。本报记者张博宇通联

  通化还是新中国滑雪运动的“摇篮”。这里地处北纬43度“粉雪带”,全年静频风率达44.7%,风小、温度适宜。新中国第一座滑雪场、最早建设使用复循环式索道的中国滑雪场都在这里。新中国第一次滑雪比赛、中国最早建立的滑雪运动中心、中国第一个滑雪冠军、第一个亚洲滑雪冠军、第一个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等也都出自通化。

  “红色之城”“康养之都”“滑雪之乡”“东北药谷”……多面的通化有着东北人骨子里的乐观豪放、不畏困难。“阴霾”散去,这里仍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张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