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是陈强,右边是陈佩斯左边是陈强,右边是陈佩斯

  “央视网”微信公号10月27日消息,1950年,陈强正随团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歌剧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间接到电话,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名字还没定。陈强想来想去,取名“陈布达”。

  4年后,二儿子出生于吉林长春,名字用了剩下两个字:“你哥哥叫布达,你就叫佩斯吧。”

  一、

  当时的陈强,是电影的“恶霸专业户”,在电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黄世仁令全国观众深恶痛绝。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为此吃苦头。

  每次在舞台上演绎这个角色时,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东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伤,右眼留下后遗症。到部队演出的时候,还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枪,幸好被及时阻止。

  在陈佩斯7岁时,陈强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红色娘子军》,他在里面饰演大地主南霸天。在场的演员回忆,拍摄群众批斗南霸天的一场戏时,面对着众多围观群众,导演谢晋“煽动”群众“打倒南霸天”。

  结果,很多人真的怒气冲冲地上去对着陈强拳打脚踢,打到他鼻青脸肿。谢晋一看情势不妙,赶紧喊停,但为时已晚。陈强伤势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几天。

  《红色娘子军》上映的一年后,文化部评选出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他们的照片被统一制作,挂在全国的电影院里。

  陈强就是其中之一。

  拥有明星爸爸的陈佩斯,也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孩子一样,15岁那年成为一名普通知青,来到内蒙古建设兵团。边疆条件极为恶劣,让陈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饱,在内蒙古辛辛苦苦干了四年后,他才得到了回家探亲的机会。一进家门,陈佩斯就对陈强叫苦:“爸,我饿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为了让陈佩斯安全地回家,陈强决定让陈佩斯演戏,“没有别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难保,你要是不入这行,真可能要饿死。”

  二、

  1973年,陈佩斯在父亲的帮助下参加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招生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儿——陈强的好友田华。

  想到那段日子,陈佩斯自己都说:“我当时是为生活所迫,吃不饱饭才混进八一电影制片厂。说心里话,我没有想过当明星,也没这个概念,你说我有喜剧天分,那是骗人。”

  不到20岁的陈佩斯外貌并不出众,只能跑点龙套,但喜剧天赋异于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强,肢体语言丰富,声音又好,在好友毓钺的描述里,“陈佩斯形象本身就怪异,长得比他爸爸还像坏蛋,容易让人定位成一个,带有滑稽色彩的喜剧演员,他一上,大伙就想笑。”

  1979年,陈强和陈佩斯合拍了电影《瞧这一家子》,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影厂拍摄的第一部喜剧电影,也是陈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为了演好这部电影,他在床头贴满了人物分析,随时随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逻辑。

  到了片场,陈佩斯在前边演,陈强在摄像机后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过来你过来,怎么这么笨啊?”

  随后陈强就会把那些戏事先演一遍,再让陈佩斯模仿,就这样手把手教儿子。

  拍电影的空闲时间,陈佩斯会去招待所给朋友打电话。当时八一厂调来了一个演员,暂住在招待所。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这个浓眉大眼的演员,叫做朱时茂。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排了一个节目《吃面条》。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显得格外慎重。《吃面条》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节目排出来后,导演组觉得作品不够严肃,一直徘徊不定。表演《吃面条》时,当天《新闻联播》都已经播了,黄一鹤着急忙慌地在后台嘱咐他俩:“没有领导点头,但也没有领导摇头,因此现在我决定你们俩上。但是你们俩上来,一个字都不能错。说错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们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们说错了,你们担着;没有错,我担着。”这是中国电视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时茂后来回忆,当时节目筹备组的人问,“人家有相声、杂技、魔术,你们这个该叫什么啊?”

  年轻气盛的两个小伙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时代选中了陈佩斯,《吃面条》大获成功的同时,也定义了中国荧幕史上小品这种艺术形式。

  三、

  和很多喜剧大师一样,陈佩斯认为喜剧的内核应该是悲剧。而这和父亲陈强的观点达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觉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乐子。

  父子二人决定一起演个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