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化后浓如酪,水沫挑成皱成衣。”清代诗人李调元一首《豆腐诗》将豆腐白、细、嫩的特点描绘的细腻生动。汪清县东光镇东山村村民祖祖辈辈传承一项制作水豆腐的工艺,到如今传承了逾百年了,目前正申请非遗项目。

  东山水豆腐制作始于清末民初。百年前,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村民因逃难搬迁至东山村。建村伊始,村民们发现东山村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生产出的黄豆颗粒饱满,豆味香甜,便将其制作成为水豆腐。经过不断传承和改造制作工艺,东山村水豆腐以其鲜嫩的口感赢得诸多好评。

  村民于秋今年53岁,水豆腐制作传承到她这一代已是第五代,每一道工序她都驾轻就熟。每天清晨,于秋总是早早起床为全家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水豆腐。她说,除了祖传工艺外,东山村水豆腐鲜嫩的口感离不开村里优质的水源。当时,逃难来此的河北青龙人为制作水豆腐,特意挖掘了一口5米深的水井。多年前,曾有外村人聘请东山村村民到外地制作水豆腐,相同的工艺,却无法达到东山水豆腐的口感。东山村独特的优质水源加上祖传工艺,成就了东山水豆腐的美名。

  美名在外,却没能给东山村村民带来“实惠”。原来, 东山水豆腐制作工艺虽传承至今,却依旧是家庭式的自给自足模式,加之制作工艺对大豆豆质和水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村里的年轻人又大多外出打工,不愿传承这门制作工艺,目前村里仅有部分老人懂得工艺精髓,东山水豆腐制作工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

  为更好地将东山水豆腐制作工艺加以保护和传承,去年年底,东山村帮扶单位汪清县国土部门协调相关事宜,按照申遗的程序、步骤,整理了东山水豆腐制作工艺申遗的相关材料。汪清县国土部门驻村干部周日昌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申报,扩大东山水豆腐的知名度。汪清县国土部门计划加大对东山水豆腐产品的市场培育、扶持推广,形成独特的生产工艺及生产销售网络,让这项工艺成为村民创业致富“新门路”。目前,申遗工作正有条不絮地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