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捐赠的电动轮椅,这下我也能‘行走自如’了。”“我的低保能够这么顺利就办好,太感谢你们了!”群众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是对汪清林业局社管委创新社会治理,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肯定和称赞。

       一张“网”包罗万象,众多“格”消除盲区。近年来,汪清林业局社管委通过精心编织“信息网、责任网、服务网”,真正为群众提供了主动、周到、便捷的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办小事不出社区,办大事不出街道,办难事不绕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是这个源于最基层的创新,悄悄地改变着林区人民生活。

       网罗民情 打造全触角的信息网

       汪清林业局社管委辖区内共有居民26203人,其中低保户801户,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637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民9356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医疗保险、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大娘,最近身体还好嘛?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跟我们联系。”汪清林业局社管委主任逄丽萍平时待人热心,对网格内情况更是做到底数清,心里明。“我一天就在网格里来回‘转悠’,与居民们唠唠家常。要是哪家有异常情况,就帮助他们协调解决。”逄丽萍告诉记者,这就是她的日常工作。

    “在走访、闲谈的过程中一边向群众宣讲政策,一边汇集民意,与群众零距离沟通交流,即有效消除了基层工作的‘断层’现象,又增进了与群众间的感情。”逄丽萍说,目前,他们已确立三级网格制度,即4个社区为一级网格,16个居民委为二级网格,164栋居民楼和12个驻区单位为三级网格的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一级网格抓动态管理,二级网格抓服务对接,三级网格抓信息反馈的管理模式,定期入户,随时走访,及时更新居民信息库,细化网格内的家庭类别和人员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借助数据处理信息平台,与计生、社保、民政、残联、医保、爱卫6大服务窗口形成信息无缝对接,构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多元共治、协同受理”的服务管理网,让每个网格如同信息“触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

       为民解忧 编织全员化的责任网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充分发挥社管委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据逄丽萍介绍,每个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标准,工作领域与基层党建工作领域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网格开展走访座谈、接待信访群众、宣讲政策形势,并不断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实事落实,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同时,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汪清林业局社管委与汪清森林公安局、林区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防协作,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由67人组成的社区综治专业队伍和80人组成的治安联防队,协助民警开展安全防范、社会治安信息收集、矛盾排查调处和人口管理。联合林区检察院及林区法院,进行民事调解和法律咨询,形成社区综治合力。开展社区法制普及宣传教育,将普法与群众文化生活渗透、融合,加强法治文化传播。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举办法治书画征集,组织夕阳红秧歌队、民乐团等文艺队伍创作法治节目,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文化。

       延伸服务 打通全覆盖的服务网

       网格服务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有事我们就找网格服务队。”社区居民向记者聊起自己社区实行网格管理服务时,个个喜笑颜开。

       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中,如何让群众自觉接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管理?如何让老百姓从根本上实现办小事不出社区,办难事不绕弯?如何更好、更快捷、更全面地为群众服务,赢得居民的信任?汪清林业局社管委将传统的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以改善服务引领社会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把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权益得到保障。

     “我们研究制定了民意表达、民意落实工作机制,通过实时采集网格居民家庭的情况,实现网格内居民群众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逄丽萍告诉记者,该项举措打破传统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激发了辖区的活力。多年来,社管委上报和反馈民情信息800余条,调解成功率达100℅;提供便捷优质服务49384人次,完结率达98%;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与50多名困难党员、弱势群众、贫困学生、留守老人结对帮扶,共为100余位老人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近200次。

       让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汪清林业局社管委正在用“小网格”编织出和谐、幸福的“大民生”画卷。

本报记者  刘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