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龙的旅游文化行走,2005年,我第一次进萨嘎,用一句吉林话形容比较准确,叫做——洗脸盆跳水不知深浅,而恰恰是这种不知深浅的勇气,可能就成全了后来行走西藏的我。

  那天晚上,季节已过了五一,天气仍然干冷,虽比不上吉林冬天凛冽的寒风如割,却让人有迅速被抽干水分、皮肤紧缩如纸的感觉。在一个旅店的房间里,室内温度可能还不如室外舒服,条件简陋到也就是内地60年代的水平。

  头痛欲裂,不能入眠,也就是吉林人说的,脑瓜仁子,呈放射状疼痛。外边一片漆黑,只有远远近近的狗吠,我反反复复问自己,这是为了什么,值得吗?

  疼是疼了,问是问了,却没有动摇我内心深处那若隐若现的意念之核——我也不知道下场如何,只感觉远方会有一个不负苍天的结果。

  一路走来,吉林的援藏干部们坚持着,我也一路跟随到今天。9月13日,吉林援藏干部萨嘎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世龙,带县里有关部门同志,下乡进山,踏查调研萨嘎县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我有幸相随。

  我们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冈底斯山脉主峰伦布岗日,二是如角温泉。如角温泉我早就知道,在好朋友王昕、朴珠满在萨嘎援藏工作的时候,我就几次想去,终因道路泥石流和雪崩,没有如愿。

  冈底斯山脉主峰在萨嘎境内,我确实不知道。我们这次踏查的向导,主要是如角乡乡长普布扎西,一位80后的年轻干部。张世龙同志来萨嘎工作一年有余,不仅已经把自己视为萨嘎人,还深深地爱上了萨嘎这片土地。

  我们来到冈底斯山脉国王峰、王子峰、公主峰、王后峰群峰的山前。在谷地的高坡上,自然形成了一处巨石岩洞。普布扎西告诉我们,有牧民早前报告,这处岩洞里有岩画。

  西藏文明,雨水冲刷,历经漫长岁月侵蚀。

  张世龙和我先后俯身岩洞,发现在棚遮式岩洞的顶部,清晰呈现出了多幅岩画。有长着长角的巨鹿,有状似岩羊等,都呈奔腾跳跃状,栩栩如生。刻法均用硬物敲凿岩壁表面,刻画出动物线条,再涂以天然燃料,棕红色。

  我能确定的是,这处岩画与阿尔泰山岩画,从技法到颜色,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还需要专家来考证。我不知道的是,这处岩画,可不可以命名为冈底斯山脉岩画类型。再能确定的是,这处岩画,此前还未见诸公开报道,我们应该是第一批文化意义的到访者。告别沉寂了至少数千年的岩画,我们来到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伦布岗日山前,领略大山让人无语的壮美震撼。

  张世龙又决定去考察一座冰川。我们首先要绕过一个很大的冰湖。

  冰湖的左岸是碎石形成的冰碛垄,坡度在七八十度甚至更陡之间,我们要沿着冰碛垄与冰湖水面结合的边沿前行,需要拉开距离,防止滚石和滑坡,悄然通过。

  终于爬上海拔5560的冰川,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和抚摸冰川的切身体验,早已经复盖了身体已达的极限。

  从冰川下到如角温泉,已是夜深,人人都没有胃口吃饭,就浑身打浑身的躺在一座板房大厅的硬板沙发上,这里海拔5350米,一夜不能入眠。

  第二天早上,冈底斯山脉主峰的日出和如角温泉,又是把我们一顿震憾。

  如角温泉,沿着山坡和沟谷,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温泉群,有三十多处泉眼,有咕咕冒泡的,有涓涓细流的,有吼声如雷,激烈喷射的。这片温泉群,居然形成了一条温泉河和湿地草塘。

  我在草甸上选择拍摄角度,以为脚下很实诚,不想突然陷进乌黑的泥沼里,迅速没到了膝盖,赶紧弃鞋而逃。

  张世龙认为,如角温泉,距离县城108公里,距离219国道48公里,假以时日,保护好温泉生态环境,精心设计,现代管理,必将成为新藏线上的旅游圣地。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来源:吉林省文化援藏援疆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