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专注地工作。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工人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专注地工作。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右)和徒弟王善更在焊接轨道客车转向架。人民日报记者 赵树宴摄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右)和徒弟王善更在焊接轨道客车转向架。人民日报记者 赵树宴摄
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王智在调整数控刀具。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王智在调整数控刀具。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系列总师陈茂胜在长光卫星总装测试大厅检测卫星。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系列总师陈茂胜在长光卫星总装测试大厅检测卫星。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一汽解放卡车厂总装车间,工人在紧张忙碌。人民日报记者 李家鼎摄一汽解放卡车厂总装车间,工人在紧张忙碌。人民日报记者 李家鼎摄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长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无数次的操作,推进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增添新动力。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大国工匠”、高级技师李万君手握焊枪神情专注,电焊枪发出的蓝光穿过飘散的烟尘。他伸出手指,细细触摸平滑的焊接部位。这样的动作,他重复了30余年。

  创新,是自立自强的支撑。在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王智与徒弟杨永修专注于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从业22年来,王智带领团队完成课题攻关6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80余项,出色完成红旗V型12缸发动机核心零部件自主加工难题,使红旗车拥有了中国“心”。

  专注,是成就梦想的翅膀。同样在中国一汽,技能大师李凯军不懈努力,先后制作了国内外各种复杂模具200余套,填补了多项国内制造技术的空白。对产品精益求精,对质量一丝不苟是李凯军的工作原则,这个信念已经伴随他走过了职业生涯的33个寒暑。

  极致,是对“大国工匠”的诠释。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综合电子研究室主任陈茂胜用手机就能监测当前卫星的最新工作状态。作为“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系列总师,陈茂胜一直为“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高指标”的目标而钻研。

  传承,是托举未来的力量。今天的中车长客焊接车间不只是工作场地,也是培育新生力量的生动课堂。在车间隔板内的无数个日夜里,李万君手把手培养出一大批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技能人才。他说:“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高铁多做一点!”

  择一行,终一生。“大国工匠”用劳动创造幸福,以奋斗诠释担当。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