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风清气爽。记者一行跟随驻村第一书记王小铁“回村”。

  “现在两头跑,都得干好!”王小铁,省委政法委法治建设处处长,兼任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副会长。2016年12月,刚刚结束3年援藏工作,他又奔赴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要有情怀,路才走得长远。脱贫不是目的,最终要实现乡村振兴!”“铁汉”柔情,心系民生。18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果敢刚毅的性格。而提起村里百姓,他心头却涌动着无法割舍的柔情。3年来,他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抓党建、引项目、兴旅游,立路灯、修村路、挖深井……全村脱贫摘帽。

  记者实地走访了几位贫困户和种植养殖大户,听他们讲述自己眼中的王小铁和双福村巨变……

  扶贫先扶志 “铁树”开新花

  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玉台家小院,菜园子满是翠绿的苗。“王大哥,这是啥品种?”“就是普通的大苞米。”“大哥,听我的,明年这块地别外包了,你种鲜食玉米,我给你整种子。到秋,一穗能卖2元钱,半亩地2000多株,至少纯挣4000元。分两批,错时种,到时我帮你销!”王小铁话音刚落,王玉台脸上乐开了花。

  菜园子里有棵老梨树,枝繁叶茂,很抢眼。王小铁打趣道:“这是王大哥自己嫁接的,手艺厉害着呢。”王玉台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王书记来了以后,号召大家发展庭院经济,还帮我联系技术员。”说这话时,他脸上溢满兴奋和喜悦,“不能啥事都指望帮扶干部,说到底,扶贫是咱自个儿的事!”

  王玉台患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独居。住着40平方米两间新房,保温外墙,简洁红砖外饰。“去年政府给盖的,可暖和了。最开心的是村里打了4口井,102米深,那水清凉又甘甜,不比城里差!”提起现在的小日子,王玉台挺直腰杆说。

  去往下一站路上,王小铁很感触,“扶贫先扶志,志智双扶才能打赢这场硬仗。农民精气神提升了,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两张合影照 干群鱼水情

  中午,太阳炙烤大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凤喜家,同样两间崭新砖瓦房、两间彩钢仓房映入眼帘。刚进院,王凤喜老人迎了出来。80岁老人,精神矍铄。屋里院里一样,干净、整洁。

  “我姨呢?”王小铁拉起家常。“去体检了。县乡来的大夫,春秋各一次。”老人读过书,健谈,柜上摆着书。“党的政策好,各种补助加上村里分红,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近3万元!”他指着厨房柜子上的物品告诉记者,“米面油有单位送,日用品都不用自己买,县里包保干部给的洗洁精、香皂、大盆、消毒水。帮扶干部没架子,拿咱百姓当亲人……”

  墙边柜上摆着两幅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张是颁奖现场王小铁和两位老人合影,一张是两位老人合影。“去年,全省十位‘最美第一书记’颁奖典礼上,我和老伴登台给小铁颁奖。回来后老伴才告诉我,小铁他妈正住院。我说咋不早说呢,当时要知道,说啥也得买点东西去看看。小铁没少帮俺,二小子得病,鼻子哗哗淌血,买不着止血药,小铁帮着买的,说啥不要钱。又联系医院,请专家看片子……”谈起二儿子病逝,老人沉默了,“小铁在部队18年,说话办事实诚,就像我孩子一样。他们帮扶不易,撇家舍业,还得自己做饭,我给他们写了好几封感谢信。”王小铁说:“老两口结婚60多年,没合过影。趁那次颁奖典礼,我们给老两口照张相,留个纪念!”

  水乳交融,鱼水情深。驻村以来,王小铁和村民处出了感情,就像一家人,是老人眼中的孩子、同辈眼中的兄弟,心心相印……

  种菜又种瓜 小铁献良策

  下午,顶着烈日,记者来到种植大户李长江家。高高瘦瘦、皮肤黝黑的他,脸上挂着淳朴的笑。

  今年,他侍弄5栋大棚香瓜、黄瓜,覆盖瓜棚的塑料布边缘有几处卷起来,记者一探头,热浪扑面。“侍弄这个辛苦,但效益可观。瓜熟了,拉到辽源,一斤能卖4元钱!”李长江很自信,“头茬瓜上市后可再结一茬。王书记帮忙联系的省市农科院专家,给我们做视频技术培训。我还有个种瓜群,300多人。今年,我还种了2亩茄子、1亩糯玉米、13亩南瓜,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

  王小铁一边看瓜棚一边说:“你如果雇工生产,扩大规模,精细包装,提升品质,能挣更多钱。”王小铁很欣赏李长江踏实肯干的劲儿,“能吃苦、肯钻研,有这劲头,想不富都难!”临别,李长江坚持要把刚摘下的鲜嫩黄瓜拿给大家吃,王小铁婉拒,“心意领了。提升产品包装这事儿,事半功倍,很有必要,你再琢磨琢磨……”李长江重重地点点头。

  夏风拂面,满目苍翠。夕阳下,双福村卧在山坳中,富足、安静。王小铁拭着额头的汗水,注视远方的群山,目光坚定。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翟劲涛 巩法琦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