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市民当前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新冠肺炎诊断中,核酸检测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那么,在吉林市,病毒核酸是怎样检测的?检验人员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2月7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走近了每日“隐身”于实验室中,24小时与新冠肺炎病毒拼力交战的 “白衣战士”。

  分秒必争 让病毒“现身” 

  当日下午,记者在吉林市疾控中心五楼门外看到,占据了一整层楼的微生物实验室显得异常安静。其实,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却无比艰巨的无声战争。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这里每天都在接收来自各县(市)区的标本。“一个标本运输箱的到来,就是吹响了一次战斗的号角。”眼里布满血丝、一脸倦容的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周凤岩用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从发现第一例病毒标本至今,我们已累计检测了数百份标本。”

  从疫情发生以来,微生物实验室的灯就没有关过,实验室工作人员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为了快速、准确出具检测结果,尽快采取下一步防控措施,检验人员分成三组,24小时不间断地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确定疾病“元凶”。 

  忘我工作 与病毒赛跑 

  “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周凤岩说,多日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没按时吃过一顿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困了,就蜷在椅子上眯一会。在他们的时间概念里,已经没有了“几点该吃饭”“几点该休息”,而是换成了“第几批标本检测的时间”。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在进入实验室前,每位工作人员都从头“武装 ”到脚,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工作服、双层手套、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护目镜、工作鞋、防水靴套等一件不落。可以说,整个人犹如在防护服里“蒸桑拿”。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数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脸被勒肿了,甚至皮肤过敏,起了一个个红疙瘩,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李玉莹本来不是我们这个组的,可她听说实验室人手不够,主动请缨加入进来。将年幼的女儿交给丈夫,她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四五天没回家。”谈及实验室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周凤岩几度哽咽。他说,从疫情发生以来,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一直加班加点工作着,尽管检测任务非常繁重,但没有一个人计较个人得失,更没有人抱怨。

  采访还没结束,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周凤岩又将“披”上厚厚的“战袍”进入实验室。临走前,他留给记者的话是:“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

  (来源:江城日报 记者:史艳菊)

  专题: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关注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