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4行玉米收获机、13台大马力拖拉机、4台秸秆打捆机、8台4行玉米免耕播种机、3台飞行植保机……走进位于长春市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的顺民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库房,一台台先进的农机具整齐排列,颇为壮观。

  “再过些日子,这些农机就该上场了。”这几天,顺民心合作社理事长王在新正带领农机手检修农机,为秋收做准备。王在新介绍说,现在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具85台(套),实现了从春种到秋收再到秸秆处理、粮食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近年来,借助国家惠农强农政策,长春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70.1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700万千瓦。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由2011年的66.4%提升到2018年底的88.5%,今年有望达到90%。

  奔腾在黑土地上的一台台农机,正在为这片沃野注入强劲动力,推动长春市现代农业向前飞驰。

  补贴+推广点亮农业机械化前景

  “这台机器总价格是6万元,享受农机补贴后,我只花了不到两万元,买得太值了!”九台区其塔木镇张大村种粮大户陈永贵指着家里的免耕播种机说。2009年以来,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农机直补力度,全市平均每年新购置农机以25%的速度递增,同10年前相比,长春市农业机械化总数增长156.4%,仅去年长春市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2亿元,拉动农民投资超过10亿元。

  随着农机保有量的增加,长春市加大农机集成应用推广力度。从2008年开始,长春市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大型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每年深松整地240万亩左右;2017年,长春市重点实施农机“三百”工程,即建设100万亩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100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1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一项项举措的实施,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让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农技+农机让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机艺结合,让农业机械的功效发挥到最大。近年来,长春市建设了100个机艺结合示范点,实用增产技术与先进农业机械的组装配套集成应用,使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高产田平均增产15%,中产田增产7%,每公顷增效2000元以上。

  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成为长春市机艺结合的范本。“这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实现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春市在用好省农机推广项目政策的同时,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和深松追肥机实行累加补助政策,优先安排补贴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具。

  “我2012年就开始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了,不仅节省了种地成本,而且苞米的抗旱性也很好,现在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九台区种粮大户张显文今年种植了100多公顷玉米,借助免耕播种机等先进农机,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得到农民的认可后,长春市免耕播种机以每年800多台的速度快速增长,已经由2010年的不足100台增长到现在的5000多台。

  互联网+农机打造机械化作业升级版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相结合,实现大田精准作业、农机深松作业质量监测、激光平地、大型拖拉机作业控制、大型收获机械作业监测等技术作业远程视频监控……近两年来,依托先进技术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被普及和应用,改变了机械化作业模式。

  前段时间,农安县前岗乡农缘农机专业合作社就使用了植保无人机对玉米进行了病虫草害防治和二次叶面肥喷洒作业。“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作业35公顷左右,要是靠人力的话,一个人一天只能作业一公顷左右,效果还不如无人机好。”合作社负责人骄傲地说,植保无人机在空中,通过RTK网络和GPS定位系统,能准确对作业地块进行药液喷洒,先进的农机正在带领农业生产进入“无人植保”时代。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