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通化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探访这里的“红区”“黄区”和“绿区”,记录医护人员的身影。

  透过隔离区的玻璃记者看到,医生们有的在开展救治、搀扶患者,有的在整理药品、登记存档,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在这里,通常医疗人员把工作区域分成“绿区”清洁区、“黄区”潜在污染区和“红区”污染区。医护人员首先要进入的是“绿区”,这里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的区域,医生们共同商讨患者病情,为他们制定诊疗方案。

  “我们有治疗新冠肺炎的团队,还有专门的营养师、专业的心理疏导师。我们还有会诊的团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专家组,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协作团队,现在合作越来越默契。”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王岩介绍说。

  “黄区”也是一个缓冲区,医护人员经过洗手、带医用防护口罩、带护目镜等十余个步骤后,再穿戴好隔离衣、面屏、最外层手套等装备后,才能进入“红区”与患者接触。

  “红区”设有病房、治疗室,配备了呼吸机、血气机等各式设备。每天,做好防护的医务工作者都要在“红区”开展巡视病人、监测体温、记录治疗等一系列工作。

  在医院外科楼10楼疗区,拥有支援武汉救治经验的通化市中心医院医生邢国燕,这次又冲锋在前。“在开展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有一位李阿姨刚入院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后来,我就经常到李阿姨的病房去,一开始就静静陪着她,慢慢她就开始和我唠家常、唠饭菜是不是可口。我还给她选的轻音乐,舒缓紧张情绪。”邢国燕说,渐渐的,李阿姨的话多了起来,天天盼着邢国燕来查房,“李阿姨总说,我就像她亲闺女一样。听到她这么说,我心里也特别温暖。”

  每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医院的专家和医疗队,与通化市的医护人员一道,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

  “有这么多专家、医疗队和我们一同抗疫,我们绝对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通化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蕾坚定地说,坚守救治一线,大家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先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