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吉林省通化市,天气寒冷。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即将到来,这座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城市,已经拉开各项纪念活动的序幕。一位身着老式军装,佩戴着纪念章的老兵经常出现在活动现场,引人注目。他就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刘德厚。

  作为抗美援朝的英雄老兵,刘德厚的故事值得后人铭记。刘德厚家中还珍藏着他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他面容英俊刚毅,身着笔挺军装。对比照片,年过九旬的他腰板依旧笔直。因受伤有些行动不便的双手和腿上的子弹痕迹,记录了属于他的红色记忆。1945年,19岁的刘德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38军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支英雄队伍中,他又身在号称“战斗模范连”的112师335团2营4连。“飞虎山争夺战”“汉江南岸守备战”……翻开刘德厚的档案,那些惊险的战斗场景再次重现眼前。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刘德厚所在的38军与50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951年1月25日起,军队顶住了数倍敌人的攻击。守至2月8日,美军再次向38军防守阵地发起猛攻。当时已经经历十多天的战斗,守备的38军各部队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那时还是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夜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让人难以忍受。但战士们喊着“人在阵地在”的口号,“一把炒面一把雪”应付着饥渴和寒冷,依旧斗志昂扬。

  刘德厚至今还记得他们顽强坚守与敌人反复争夺脚下阵地的情景。敌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攻入阵地,将士们从散去的硝烟中看到敌军后,再拿起步枪、刺刀,抄起手榴弹,把敌人驱逐出阵地。

  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刘德厚捡来了四挺机枪和敌军留在阵地上的子弹。虽然饥渴难忍,但刘德厚的血性被激发,连开枪都成了一种本能……远处的指挥所里,团长范天恩看到刘德厚双手打枪,十分激动地大声喊道:“给刘排长记一大功!”

  “阵地守住了,我们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谈起这些往事,刘德厚心情很复杂,既为完成任务感到自豪,也为失去战友而痛心。1958年,刘德厚从部队转业后来到通化市,先后在民政局、公安局、市委办、砖厂等单位工作过。改革开放后,离休的他过上了与战友们在战壕里憧憬过的好日子。如今,刘德厚成为一名老兵志愿者,多年来一直参加各项活动,发挥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我很怀念牺牲的战友们,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本,铭记那段峥嵘岁月。”老人抚摸着胸前的勋章说。

  (新华社记者孟含琪、张博宇、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