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小河,水多清亮,还没有异味。前些年,在河边走都得捂着鼻子。”通化市民庞女士指着流经城区的玉带河对记者说。通化市在环保方面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查、测、溯、治”4个工作步骤,梳理入河排污口806个。仅今年就组织开展两轮次排查,全力推进各类入河排污口整治。

  层层落实,压实责任。成立通化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直9个相关部门、7个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制定了《通化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结合实际均制定了排查整治方案,将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和街道。通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定期现场检查督办,为确保全面完成排查整治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通化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印发《通化市入河排污口监测计划》《关于加快推动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多次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列入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河长制重点工作中,组成专项督导组,定期检查、调研,实地踏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各县(市、区)、管委会严格按照“一个排污口、一个整治计划、一抓到底”的原则,履职尽责、密切配合,按照任务清单和完成时限,每月形成整治进展清单和工作台账,形成统一的报送机制。

  逐项整治,达标达效。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监测及溯源,制定了入河排污口监测计划,通过对各类排污口实施采样监测、溯源分析,为理清排污责任、实施分类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入河排污口性质,分类进行整治。对于能够截污纳管的实施截污纳管改造,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整治。目前,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14个,人工湿地12个。同时,建立部门协商机制,同水利、水文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全面收集其他部门掌握的涉水排放信息,对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梳理,沟通协调整治工作措施。根据《入河(湖库)排污口排查整治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命名与分类,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与档案,制作入河排污口点位图。从年初开始,对标对表入河排污口点位图和整治方案,实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动整治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王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