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杆沟村的村民在收拾贝母园。鞭杆沟村的村民在收拾贝母园。

  因通化县组织驻村干部普查互访,三棵榆树镇鞭杆沟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已经一周没在村里了。6月15日早晨,他们返回驻地,途经鞭杆沟门的时候,开车的第一书记夏克岩忍不住猛按了几下喇叭,释放一下心中的欢喜——那条7.5公里长,原本破损严重的水泥村路已经变成了崭新宽阔的柏油路,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了这条柏油路,乡亲们以后出行可方便多啦。

  “这两天你们不来,我可想啦!”走进吕景花老人的院子,老人家欢天喜地地从屋里迎了出来,她戴着一副杏黄色的眼镜,看起来颇有几分不相称的时髦。原来,这位70多岁的老人几天前刚刚做过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这副看起来很摩登的眼镜是术后专用保护镜。夏克岩问她现在感觉如何,老人十分快活地回答:“都挺美,咱别不依足。”

  一句“都挺美”诠释了鞭杆沟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这个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北部的小村子面积17.8平方公里,处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仅从途经沟门的052乡道路口到村部就有15里路。2015年,鞭杆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209户601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51人。从2016年起,这个村在各级领导和包保单位的关怀帮助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先后建成贝母种植、育肥羊养殖、袋装木耳种植三个产业项目。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集体产业和扶贫产业项目都实现了稳步发展。2017年贫困村摘帽,村集体收入连续4年超过20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为28.4万元)。扶贫产业所得利润逐年提高,通过年终分红形式增加了贫困人口和集体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村容村貌完全不一样了。6月16日上午,灿烂的阳光照耀着鞭杆沟,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清澈的溪水从沟底淙淙流过。在鞭杆沟深处的两栋大棚里,几位妇女正在采摘春木耳。今年的春木耳很厚实,边缘足有铜钱厚。不远处的一处遮阳棚里,采摘下来的木耳正在晾晒中。

  “我们村的秋木耳都卖了,今年的刚摘,还没晾干呢,不着急就等两天吧。”这是村支书李信亮在电话里对订货人的答复。手机挂断,他告诉记者,近来打电话订货的人不少,可是村里的6400多斤库存木耳前些日子刚卖光。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怎么能让好木耳卖出更好的价钱。”驻村第一书记夏克岩说。在他们回村之前,工作队的同志们刚刚去一家印刷企业取回了设计好的包装盒样品,他们打算优选木耳,配上精美的包装,力争在市场上卖出高价来,以鞭杆沟村满语名称“不勒嘎”注册的商标已经获批,下一批木耳就可以实现品牌化销售了。6月16日下午,鞭杆沟村的养殖场里突然乱了起来——这些山羊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纷纷逃避抓羊的人。没过1个小时,10只肥羊被送上了开往辽宁新宾的卡车,羊群才恢复了平静。这个养殖场兴建于2016年,当时引进育肥牛50头、绵羊100只、蛋鸡1000只,以半年为一周期,村集体当年实现增收55275元。但考虑到多种经营费工费时,与效益不成正比,2017年底,这个村的养殖项目转向育肥羊,采取“农户+”的方式,吸引有经验的养殖专业户参与管理。2018年又投资55万元,在保证存栏数600只左右的基础上再完成两轮育肥羊,每年可实现纯利润6.6万元。今年2月,养殖场又购买了78只绒山羊,今后还可以剪羊绒卖。

  今年鞭杆沟的产业项目唯一不够理想的是贝母,市场行情整体走低,但鞭杆沟村的贝母长得不错,不说赚多赚少,起码不至于亏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