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正月初五,年味正浓。时隔一年,记者再一次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汪清镇西崴子村,实地探访如今村民的生活情况。

  “大过年的你们还从延吉赶过来,真是辛苦了。”第一书记盖云波早早来到村口,一见记者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盖云波惦记着村民,初三便从长春回到村里。除了看望脱贫户,他还合计着找村书记一起研究研究乡村振兴规划。

  “走,带你们去初阿姨家看看。”他直截了当,大步走在前面。

  初玉华75岁,2005年做了直肠癌手术,2009年又摘除了胆囊,老伴80岁,患有脑萎缩病,老两口的日子曾经过得很艰难。

  “以前,一个人一年只能收入2000多块钱,啥也不好干,现在大不一样了,翻了5倍,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初玉华激动地说。

  “今年春节过得特别舒心,鸡鸭鱼肉水果啥都不缺。小儿子和闺女离得近,也都回来了,又热闹又开心。”初玉华一边笑着说一边给记者递橘子,“这橘子可甜了,现在的日子跟橘子一样甜,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脱贫攻坚开始后,村里因户施策,帮初玉华家养了鸡,每年鸡蛋能卖3000多块钱,加上村里围栏牧场分红和低保等补贴,一年2万多的收入让老两口吃穿不愁。

  “别看我岁数大了,但能干点啥还是要干点啥,争取自力更生,少给国家添负担。”初玉华精气神十足地说。

  从初玉华家出来,记者来到了脱贫户陈秀玉家。

  “快进屋,炕上坐,暖和……”刚打开门,75岁的朝鲜族“阿迈”陈秀玉乐呵呵地招呼着记者。

  坐在热乎乎地大炕上,陈秀玉感慨地说,这两年她家的变化太大了,从生活拮据到一年收入2万多,曾经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她和老伴特别知足,也很感恩。

  “能脱贫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给我们办实事的好干部。”陈秀玉看着一旁的第一书记盖云波和村书记金贞姬笑着说。她还说,除了自己家,村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了路灯,修了村路,建了门球场……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大家伙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几年来,在盖云波、驻村工作队、村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创造了“十五个一”的 “财富”:一百盏路灯,一个围栏牧场,一个村部广场,一个池塘景观,一个门球场,一座民生桥,一张村报,一座乡愁馆,一首扶贫歌曲,一本驻村帮扶百问百答,一组助学基金,一个鸭田大米品牌,一个维权服务站,一个助农直播平台,每年一届“党心连民心”运动会。

  说起今年最开心的事,陈秀玉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今年,我还和盖书记一起上了吉林卫视春晚,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能代表全省第一书记登上吉林卫视春晚,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责任更重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我们更要好好谋划,要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眼下,盖云波正琢磨着把村里的电商平台做大,让更多村民受益。

  记者离开时回首望去,一场瑞雪过后的西崴子村,银装素裹,宁静祥和,看着被阳光普照的村落,心里感觉暖暖的。

  (来源: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伟国 马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