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有这样一个高能的多面手,他是战场上的急先锋,是管理上的精算师,是治疗上的贴心人,是生活中的大家长。他就是中日联医院副院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刘天戟。

  在奔赴武汉之前,刘天戟就战斗在吉林疫情防控第一线。腊月二十九,中日联医院作为防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专门收治重症患者。作为重症疗区的南湖院区二号楼需要紧急改造。时间紧任务重,刘天戟组织专家实地调研,确定改造方案,并亲自督战,连夜施工,只用了不到12小时,就将重症病房改造完毕。紧接着,他又组织专家商讨制定了重症病房诊疗流程和规章制度,抽调医护人员,组织培训,连续作战,不眠不休。在他出发去武汉前,南湖院区的重症病房共收治10名观察病人以及2名重症患者。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疫情当前,必定身先士卒。”刘天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家里两个孩子尚幼,一个4岁,另一个才1岁,但他仍义无反顾多次主动请缨,报名到武汉疫情一线工作。2月6日夜,中日联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根据湖北省防控工作需要,增派医疗队驰援武汉。这一次,刘天戟带着130名战友毅然踏上驰援武汉之路。

  刘天戟带领的130人医疗队,包含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均是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等32个科室的骨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个都是精兵强将。飞机起飞后,刘天戟紧急召开动员会,鼓舞大家士气。到武汉整顿完毕已是凌晨,刘天戟又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明确各支部委员的责任分工,并根据功能将队员分为3个战队5个战组。他充分考虑医疗队队员来自于各个学科,专业不同、职称不同等特点,按照“内外结合、新老结合、党群结合”的三个结合基本原则,将医生队员有机结合,采取“横向分组,纵向排班”的队员组合模式,实现了队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专业互补,经验互补”,保证了每个医疗组以及班次人员医疗特点的全面性,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持久战斗力。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诊疗规范(第六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路径,打造新冠肺炎诊疗体系,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四个级别,分别制定新冠肺炎的临床路径,实现新冠肺炎诊治规范化、个性化,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他们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疗区里有一位83岁的老人家,由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原因,已处于长时间卧床状态,肺部感染重,营养状态差,并且会间断出现烦躁状态,时常把针拔掉。在充分评估了这个患者的状态和治疗可能性后,刘天戟带领医疗组长和主管医师、护士承担起了临时家属的职责,连续查房进行心理疏导,学说武汉话进行安慰,并亲自给老人家喂水喂奶。在经过了几天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后,老人的状态渐趋稳定,脸上也有了光泽。刘天戟和队员们感到莫大欣慰,患者的恢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馈和褒奖。

  队员们初到武汉,不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刘天戟深入一线亲自指挥,像“大家长”一样给予队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经常在会上说:“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有什么需要,尽管提,一定尽最大努力满足。”由于南北方口味差异,为了让医疗队员们更早地适应当地生活,刘天戟多方协调,调集各类生活物资及食品,主动给队员们做好后勤保障。正值春节,队员思乡情切,刘天戟想办法创造条件,经过和酒店积极沟通,带领部分护士长亲自为大家包饺子。整整一个下午,他们辛苦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在酒店轮休的队员,还是去医院值班晚上回来的队员,还有第一批支援武汉的队员,都吃上了一碗“家乡的味道”。

  刘天戟是中华康复医学会的理事,当他了解到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康复诊疗工作综合指导意见(第二版)》以及有关肺康复的指南和研究,第一时间整理了居家康复训练的指导建议,针对不同临床症状的患者,还制作了康复操视频,率先在疗区开展临床康复一体化治疗。他带领医疗队员们将康复操视频通过传给有条件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并带领大家一起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和恢复体力,也为出院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他的责任不仅是要治愈患者,还要把所有队员安全带回来,对此,他信心满满。如今,医疗队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刘天戟依然在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刘怀)

  专题: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关注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

  专题:复工复产吉林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