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9岁的咸贞淑是解放战争中的军嫂和支前模范,第一任丈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第二任丈夫也是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保卫运输大动脉的战士。“每当望着南山上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和碑上刻着的烈士们的名字和碑文,就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让我不禁回想起回去的往事。”4月3日下午,图们市向上边境派所的民警们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带着水果前去慰问咸贞淑老人,并聆听她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革命故事。得知记者一行的来意后,咸贞淑老人向大家讲述了她与军队和军人之间的难忘情怀和不解情缘。

  军嫂支前 英雄一去不还

  1930年,咸贞淑出生于和龙县的西城区,1945年春天,她与和龙县头道区明星村的小伙子黄允植相识后喜结连理。

  1946年,时年18岁的黄允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因家里劳动力不足,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于是他偷偷地报了名。她至今还记得当时丈夫临走前对她所许下的诺言:“我在前线战斗,你在后防支援,我们十年以后再相聚!”咸贞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与丈夫在村口的这次分手,却成为了这对小夫妻的生死诀别。

  送走丈夫参军的次年,咸贞淑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乡政府文书、合作社队长。此间,她在家乡看到经过村里的战士们穿戴单薄,没有足够的布料做衣服,为保暖穿着的是用树皮纤维编织的内衣和鞋子,所穿的鞋子都没有保暖的鞋垫,于是她就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制作鞋垫,支援前方战士们打仗。由于当年布匹非常奇缺,为了给战士们赶制鞋垫,她带领妇女们四处筹集旧衣服和布匹等,原材料用光了,她甚至将自己的裙子毁掉,也要让战士们能够穿上鞋垫保暖。

  “我丈夫赴朝作战期间,我本有机会与他相见。”咸贞淑说,丈夫赴朝作战的消息是从丈夫的一位朋友口中得知的。1950年,咸贞淑的丈夫在一次阻击战中,遭遇了美军飞机狂轰滥炸,一枚汽油燃烧弹在他附近爆炸后,致脸部大面积烧伤。伤愈后,部队首长给他下达了回家乡接新兵的命令。同行的战友劝其归家看望家人和妻子,可他害怕毁容后的他吓到妻子。黄允植返回了前线执行侦察任务中再次负伤,他带伤坚持指挥战斗,直到光荣牺牲。

  1951年,咸贞淑被选拔到延边州妇产学校,就读产后护理专业。在学校就读期间,咸贞淑也同样十分开朗和优秀。1952年2月25日,咸贞淑在送走丈夫6年后接到丈夫在战场牺牲的消息后,她卧病在床20多天。

  再婚条件 对方必须当过兵

  咸贞淑的丈夫牺牲后,咸贞淑就职于和龙市头道区公所医院。此后,她在和龙、珲春、汪清、图们等多地从事妇女工作。这期间,大伯哥多次劝说咸贞淑再婚,咸贞淑只有两个条件:“当过兵、结过婚”。

  1958年,咸贞淑经大伯哥介绍,与现任丈夫金性奎相识相知并结为连理。“我第二任丈夫是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的后勤保障兵。咸贞淑说,当年,金性奎在保卫运输大动脉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为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作出了贡献。金性奎退转后在图们的铁路上工作。他上有父母得伺候、下有两男一女3个孩子得照顾。婚后,与丈夫又生育两男一女,全家6个孩子其乐融融。

  “我的第一任丈夫是烈士,第二任丈夫是英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婿也是当兵的。可以说我是烈士的妻子、英雄的老伴、兵妈妈和丈母娘啊!”咸贞淑老人笑呵呵地说。

  十年之间 制作鞋垫万余双

  看到大家不穿的衣服扔了可惜,就想到给官兵做鞋垫。2010年,咸贞淑老人第一次将历时两年精心缝制的1000双鞋垫,亲自送到抗洪抢险归来的边防战士手里,从那时起,老人精心缝制的鞋垫就没有间断地送到战士们的手上。虽然鞋垫由旧衣服缝制,但剪裁整齐、针脚细密,让人很难想象这精巧的手工活竟是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为实现布料最大利用率,五层的鞋垫,她都是先剪裁再用浆糊逐层粘好,最后用老式缝纫机制成鞋垫,仅用来做浆糊的大米就用了近20公斤,缝制鞋垫的线足足用了18圈。

  问起她为战士缝制鞋垫的原因时,她说:“我是军人的家属,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想做点事,让士兵在巡逻训练时走的舒服点儿。”一句话简单而朴素,但这位耄耋老人却用深深的拥军情温暖和感动着远在他乡的战士们的心。

  十年间,老人已经为部队官兵送去1.3万多双鞋垫和几十床被褥。现如今,在图们市,一提起向上街兴疆社区的咸贞淑老人,边防部队的官兵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朝鲜族老阿迈,一位拥军老模范,为官兵缝制万余双鞋垫的兵妈妈。

  (延边晨报记者 张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