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有个运管所收钱“办证”猫腻多》接续报道
今年8月中旬,本报接到货运司机投诉举报的线索称,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运管所存在违规“办证”的事实,希望记者进行深入采访、调查。经过前期记者的调查了解,确认货车司机举报事实存在。
为进一步确认违规行为,本报多名记者分两组人员从8月22日至9月中旬,先后四次奔赴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运管所及政务大厅展开暗访。8月22日下午,记者首次走进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运管所,一名职务为“科长”的王姓工作人员全程接待记者,在收到所谓的“代办费”后,为记者顺利办理了货车营运证。该工作人员在办理证件的程序中存在诸多混乱、违规行为,显现了当地运管部门监督制度的缺失。
在随后数日的调查后,9月初,记者前往政务大厅的证件审批窗口进行暗访调查。在这里,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办证的来意后,主动提及“代办费”,并许诺可帮助全程办理完毕,车辆无需上检车线就可以拿到“车辆检测合格报告单”从而办理运输证。
在整理数日来多组记者调查的情况后,本报9月16日以《四平有个运管所收钱“办证”猫腻多》为题,对运管所的违规事实进行了详实、客观的报道,立即引起省运管局、四平市政府、四平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四平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三个调查组展开调查。调查工作小组对辽河农垦运管所2012年1月份至9月份做出的货运车辆许可案卷共583卷进行了逐卷检查。发现该运管所存在对外籍货运车辆进行违规许可、许可工作程序不够完善等多方面问题。目前,本报曝光的两名违规办证人员已被停职,交通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事件回应>>
调查组连夜进驻运管所展开调查
相关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省运管局,四平市政府、四平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
四平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集体进行了专题研究。从问题本身、可能带来的影响、造成的社会危害开会研究。四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学林告诉记者,经过研究决定,成立三个专门的调查组彻查事件的问题所在。
一是由四平市交通运输局纪委书记王国明带队,带领局纪检工作人员与运管局分管纪检的副局长以及相关业务负责同志组成调查小组,连夜赶到辽河农垦管理区开展调查工作。二是由四平市运管局局长修文学带领法制工作人员负责向有关知情人员了解事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专项调查。三是由交通运输局局长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做专题汇报,并就问题的深入调查进行决策。
初步调查>>
问题一: 对外籍货运车辆进行违规许可
“初步调查显示,报道内容全部属实,主要涉及两大方面违规问题……”四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主管法制的副局长胡延军告诉记者,调查工作小组对辽河农垦管理区运管所在2013年1月份至9月份做出的货运车辆许可案卷共583卷进行了逐卷检查。
调查组发现,该运管所存在对外籍货运车辆进行违规许可、许可工作程序不够完善、车辆许可档案不够健全等问题。尤其是本报报道的外籍车"办证"问题,数量较大,初步查明有40至50辆,最终数字还在调查中。检查小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进行了记录,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和交代,并当场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完毕。
同时,调查组还对运管所的《道路运输证》领用情况进行了核查,对领取《道路运输证》数量、许可发证数量、补办证件数量、报废数量和所剩库存数量一一进行了核查。对许可档案中的检测合格证明和车辆等级评定材料进行了查验。下一步将到相关单位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