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往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的每家每户。

  沿路走过4年,驻村第一书记李新功走进了村中贫困户的心。

  6月12日一早,记者来到永生村。

  村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漆面斑驳的小床上摆满了贫困户资料。

  李新功平时在这里办公,但却很少能有时间坐下来。

  见记者进门,他急忙放下手中的资料,张罗着找椅子。

  我们的采访也随之开始。

  永生村是省级贫困村,更是出了名的“后进村”“上访告状村”。

  2016年初,时任长春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的李新功被选派为永生村第一书记。“隆冬时节,进村就一条光秃秃的土路,面包车几次差点滑进沟里。”回忆起当时进村的情景,他感慨道:“在新上任的村书记王艳凤的带领下,当时村里情况虽有很大改善,但村级经济发展仍滞后,基层组织缺乏力量。”

  上任伊始,李新功就一头扎进村里,一周内就和驻村工作队摸清了村里情况,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390人。

  “要想富,先修路!”了解情况后,李新功决心要给百姓做实事。

  说干就干。他协调发改、交通等部门,找资金、寻门路,两年修了29公里村路。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们“走形式”的闲话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李书记”的信任:他是真心帮助我们的人。

  “第一脚”踢开后,李新功找到王艳凤商量:“村里的事,你办;涉及发展和难点的问题,我担。咱抓住跳绳的两头——最困难的一头和脱贫最快的一头,再带动中间部分尽快脱贫。”

  思想上的拨云见日带来了行动上的果敢坚毅。

  摆正位置后,李新功开始琢磨:“永生村贫困的病根在哪?怎么治?”

  “治穷得有长远规划,慢病还得慢药医!”心中有数后,李新功决定从“四个一”入手: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建特色村;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完善路、水、电基础设施;一个长远的发展模式,引进企业搞一二三产融合,特色种植助农增收;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人有制度有力量。

  为了百姓的富裕生活,他深挖村里种植特色,引进了红菇娘加工、苗木种植等企业。

  他因此成了“网红”,代言的红菇娘汁已成为网上热销产品;

  他引进玉林苗木科技园,村民在园区打工,最基础的锄草工每月2400元,会技术的能收入五六千元,有的全家在这里打工,月收入轻松过万;

  他经常给大家上党课,现在许多老党员都戴起了党徽,自觉当先锋,干实事,村里争取入党的人越来越多;

  ……

  李新功的辛苦与付出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永生村的变化翻天覆地:2017年底,贫困村脱贫出列。现在,全村仅剩的一户贫困户也走向了富裕路。百姓腰包更鼓了,村容村貌更整洁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更好了!

  采访过程中,有村民代表陆续来到村部。李新功介绍说,大家要一起研究下村里收垃圾费的事。“现在,我们有事都和大家商量,遇到难题有制度、有办法。”王艳凤对此深有感触。

  热烈而实效的村民代表大会结束后,李新功又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入户走访。

  “朱宽特别能干,但身体不好,家有债务,老年失孤。”“杨贵贤的大姑娘是残疾,另外三个孩子中有两个研究生、一个大学生,她家是因学致贫。”……说起村里贫困户的家里情况,李新功门清。他说:“在农村工作久了,好多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来到朱宽家,老两口正在园子里除草。“老朱大哥,这两天身体咋样?”李新功一边打招呼,一边信手拿起门边的锄头去帮忙。

  朱宽也不客气:“李书记不管啥时候来,只要看见我们干活就伸手。他不但帮我家盖了新房,还送鸡雏、鹅雏,就连新买的羽绒服也给我穿了,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在我们村,提起李书记都叫好,大伙儿都感谢他!”依依不舍送出院门的杨贵贤,不停地挥手,感谢的话说不完。

  走得顺畅,住得舒适,看病不难,还得吃穿不愁,收入丰厚。李新功给永生村百姓勾画出一幅美好的生活蓝图。

  风雨无阻走访贫困户、住村部的冷屋子、往返长春与村里的路上几次险象环生……李新功这几年一心扑在永生村,待百姓如亲人。经他努力,村里的五保户都住进了专门修建的周转房,可他89岁的老父亲却因无人照料托付给养老院,家里家外的事都交给了体弱的妻子。

  “心所安处,即是吾乡。”李新功说,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民办实事、谋幸福,不后悔!

  永生村,在李新功心里,已经成了自己的家乡。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郝斌 于水 李亚东 孟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