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书记在我们眼里就是‘网红’,带货能力太强了。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村里溜达鸡下蛋的速度明显拖了姚书记的后腿。”在长岭县流水镇爱国村,驻村第一书记姚一夫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让乡亲们得到了实惠。

  “乡亲们庭院里种植的农产品都是绿色的,我拿到网上去卖,不但销路更广,价格也更高一些。”姚一夫告诉我们。

  “这笔钱就是我家的希望。”爱国村贫困户宋福军夫妻都是残疾人,供孩子读书非常困难。他们在自家小院里种植了油葵,在网上销路很好,有了不错的收入。

  采取“庭院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互联网让百姓获得实惠,是长岭县众多扶贫措施中的一项。

  长岭县连续3年共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4500万元,鼓励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种植谷子、马铃薯等特色作物,每平方米补贴2元,户均增收1500元,真正使小庭院发挥出大作用。

  近几年,长岭县为兴源、盘古等合作社发放量化资金4100万元,合作期限为15年,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县里每年收益410万元。其中,兴源合作社投入量化资金2482万元,建设温室大棚150栋,总规模达到500栋,在带动全县2482户三星级贫困户的基础上,带动入社村民400多户,户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同时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将新风村马场屯等6个自然屯土地整体流转给合作社,1700名群众搬进装修精致、宽敞明亮、终身免交取暖费的楼房。入社社员新农合全部由合作社交付,在兴源中医院就医的社员,除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外,全部由合作社承担,社员看病不花一分钱,彻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扶贫不是救济,激活社员内生动力是根本。加入合作社只是第一步,接着,我要让社员全都有活儿干,有收入。”合作社负责人张造力说,为带动全镇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及企业与镇政府达成用工协议,符合用工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等条件优先安排用工,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的愿望。

  “脱贫致富不能‘吃等食儿’。同样是这片地,同样是这些人,过去就贫困,现在就富裕。多亏了合作社,让我们有活儿干,有钱挣。”社员李鹏飞乐呵呵地说。

  长岭县采取“合作养殖+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光伏+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等模式,强化产业扶贫,使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加快了脱贫攻坚战役奔向全面胜利的步伐。

  多年来,该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强化项目建设,把扶贫项目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实施扶贫项目224个,重点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贫困群众安居、基础设施提质“三项工程”。此外,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建领航促脱贫”活动,把基层堡垒建得更强、班子建得更好,助力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

  “我们将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水平,确保各项扶贫举措精准到位。对扶贫项目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真正让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持续稳固并不断扩大现有脱贫成果。”该县有关负责同志说。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