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点医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医保支付实际付费办法。完成结算平台与省里的接口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补充:

  综合考量医院规模、医疗质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分别依托吉林市化工医院和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两个城市核酸基地。

  目前,每个城市检测基地检测能力达到1万份/天,发生疫情时通过增加班次可以达到4.5万份/天。也就是说,两个基地每天总计可以检测核酸样本9万管,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时,采用1:10混检的话,每天可以检测90万人份,两天就可以完成一轮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六)环境保护方面(3项)

  完成8个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和工业企业中开展噪声达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

  (七)交通出行方面(6项)

  改造“四好农村路”。实施公路护栏、警示标志等安防工程。

  新开调整公交线路10条。在长吉高速公路上开设长吉两市“城际公交”线路;继续实施绕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

  启动珲乌公路吉林至饮马河段二期工程。

  在吉林市主次路段及不封闭小区、巷道施划停车泊位1.3万个;智能化改造停车位4000个,建成“智慧吉林”智能停车系统及“江城停车”APP,实现停车管理智能化。

  (八)文体服务方面(6项)

  为吉林市贫困群体发放民生读本6万册,期刊4万期。组织开展“送演出”、“送展览”下基层、松花江文化讲坛等8大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盛世中华国乐江城”艺术季、“松花江之夏”等25场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全民上冰雪”、“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活动100项次。

  建成滨江东路吉林大桥至彩虹桥滨江智能步道。在市区配建20处第二代健身路径,方便居民开展健身活动。

  (九)城乡建设方面(17项)

  建设1256个5G网络基站。

  完成全市1.29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新建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点350个。

  拆除城区所有旱厕,新建98个生态公厕。开展“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城市绿化包保活动;改造道路沿线绿色生态景观。

  开展“照亮城市、便民出行”活动;解决遵义路、滨江南路等街路灯杆灯具老化问题;将下穿隧道照明灯亮度提高50%;调整路灯启闭时间。

  新建和平花园、经开区等23个便民利民市场。

  对58个老旧小区实施宜居综合改造,改善3万户居民生活环境。改造城区老旧供热管线67公里。新建燃气管线2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7000户。维修主次街路200条以上。打通一批城市断头路。

  启动十一中人行过街工程等重大便民交通设施。实施对城市10处低洼地带的排水防涝改造工程。启动哈达湾区域生态修复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改造农网线路139.82公里。

  补充:

  年度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8个,涉及住宅楼433栋、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居民3万户,计划投资约6.2亿元。

  改造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其中基础类主要是小区内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完善类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对满足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提升类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供给。

  (十)公共安全服务方面(10项)

  向市民推荐放心消费示范店360家。建设120家食品加工名、优、特示范小作坊。在吉林市果品批发市场、东市农贸大厅等四个市场建设“食品快检站”。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确保电价红利惠及终端用户。

  推进社会保障卡申领、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哈长城市群”跨省通办。打造吉林市“城市智能体”,使市民享受到“数字化”精准服务。

  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分类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各城区(开发区)间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优化市级“雪亮工程”平台,完成农村视频监控老旧设备升级和民用级视频监控前端点位建设。依法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减少路外伤亡事故。实现20项户籍业务“全省通办”。

  (来源:江城日报全媒体 记者:陈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