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永丰村扶贫车间豆油厂工人正在包装产品磐石市永丰村扶贫车间豆油厂工人正在包装产品

  抓好产业提升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吉林市以“五保障”为抓手,发展扶贫产业,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脱贫质量。

  产业提升增加收入保障。充分发挥“携手扶贫”等载体作用,推进扶贫产业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全产业链业态转型。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中发展光伏、棚膜果蔬、肉鸡、中药材、食用菌五大主导产业。光伏产业项目总装机容量124.55兆瓦,年发电5.21亿度,光伏用于分红的资金可达1987万元;棚膜果蔬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15.5万吨;年产肉鸡1428万只,日屠宰量达到近4万只,打造了舒兰肉鸡全产业链模式,引领肉鸡扶贫项目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磐石市中药材扶贫产业项目已经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发展成为全市推广的规模化项目;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4091亩,年产4598吨,其中,“扶贫木耳”年产2956吨。贫困村产业实现了实体化,累计发展扶贫产业项目491个,其中,整县带动项目21个,整乡带动项目154个,实现了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

  产销衔接提供成本保障。降低生产成本,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畅通销售渠道,实现了109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圆通、中通等12家物流快递公司已在有贫困村的乡镇注册运营,中国邮政集团吉林市分公司在贫困村建成邮政便民驿站54家,畅通滞销农产品销路。做实消费扶贫,创新开展了“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全市109名第一书记代言产品362个,代言销售额突破5900万元;推动扶贫产品进县城、进市区、进省城,强化大范围覆盖;建成18个消费扶贫专馆、开辟24个消费扶贫专区、选取503个消费扶贫专柜点位,实现便捷化销售;建成“京东吉林扶贫馆”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实现多渠道销售。

  资产折股增加权益保障。允许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市38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完成确权,分别确权到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确权比例100%。支持合作社和其他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畜禽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严格落实“六步工作法”,建立扶贫资产台账,健全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延展带贫增加时效保障。系统梳理运转高效的扶贫产业合同,对今年合同到期的51个项目进行了续签,保障了攻坚期后“产业带贫”作用持续发挥。活化带贫方式,通过整县(乡)项目带贫等“九种带贫模式”,扩大带贫益贫成果。鼓励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产业项目全过程,建立扶贫收益差异化分配模式。扩大带贫范围,扶贫产业带贫益贫对象实行动态调整,精准受益。对于脱贫户,如果还有其他产业带动或经自主创业已形成稳定脱贫的,可以将其产业受益权调整给其他贫困户或边缘户,或划归给村集体。

  志智双扶增加动力保障。加强科技培训,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开展“星级户”“文明户”评比,发布脱贫光荣榜,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内宣传栏等平台,开展“百名记者脱贫攻坚一线行”活动。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了攻坚正能量,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李林森以及蔡雪、闫振宇等30个吉林省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吉林市委组织部、永吉县一拉溪镇、蛟河市黄松甸镇等3个先进集体。

  (来源:马丽娜 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姜岸松 张添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