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将至,东辽县安石镇波叶村山坡上已是热浪灼灼,在辽源市辽河流域涵养林建设项目现场,示范林已粗具规模,村民们不觉间从粮农摇身变成了树农。

  戴好帽子口罩,三三两两的工人正在为元宝枫树苗培土、浇水、支架,挂上了“营养液”的苗木拼命吸收着养分。

  “因为最佳植树期过去了,为保证成活率,这些‘营养液’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随行的项目负责人齐国梁解释着。

  不到两个月,齐国梁走坏了两双鞋,穿梭于10003亩的示范林之间,每株苗木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目前,上半年5000亩植树计划已全部完成。

  如何填补生态欠账?辽源市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在去年开始实施的百万亩造林工程中,生态涵养林建设成了重中之重。

  “生态建设关系到辽河流域的整体水质,生态涵养林建设可以很好地杜绝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并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辽源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李芮强告诉记者。

  5年造林100万亩,将6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周边第一山脊迎水面所有耕地,东辽河干流和一级支流,辽河流域一级支流和东丰县的莲河、梅河等两侧缓冲带及2公里内第一山脊迎水面2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实施涵养林建设,总面积6.9万公顷,总投资70多亿元。这是辽源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的决心。

  百万亩造林工程计划植树2.2亿株,项目完成后所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相当于10座中型水库,在防旱蓄洪、防风固沙、改善局部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大幅度拓展辽源市绿色生态空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承载力,促进辽源市生态安全保障带、绿色林产品产业带、美丽乡村示范带、旅游休闲产业带“四带”新格局的形成,有效推动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一惠及生态、普惠于民的工程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

  “2天开了3场动员会,我们用了不到20天时间,就将村里的旱田全部流转。从种树开始,村民都来打工,一天100元工钱,积极性可高了。”如今,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村民们还可通过打工赚取收入,这样一举多得的事儿,让波叶村书记刘贵福满脸笑容。

  6月10日下午,波叶村4组的王青正在认真地给元宝枫浇水,他说:“这满山坡的树到了秋天就是一片红枫林,在家门口就能看风景,多好啊!”

  山坡上,新栽的树木纷纷吐绿,远处鸟鸣声不绝于耳。

  “再等个两三年,这些树的效果就能全显现出来。到那时,贫脊光秃的东辽河流域将会绿意葱葱。”看着漫山新绿,李芮强十分兴奋。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隋二龙 庞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