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给企业生产运营带来诸多困难,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营商环境和应急能力。4月26日,在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几位企业负责人讲述了政企联手共克时艰的生动情景。

  “当时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时期,眼看着库房里成堆的化肥运不出去,急得嘴都起泡了。管委会知道情况后协调省、市相关部门为我们办了通行证,把1.2万吨化肥及时送到田间。”吉林省顺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丽丽告诉记者。看着车间内两条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长春泰盟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孙弘说:“多亏管委会出面担保,否则资金跟不上,我们二期扩建就不能如期推进,损失可就大了。”受疫情影响,一汽大众捷达突然减产,作为零部件供应商,泰盟公司的月订单量从1.3万件直线降到3000件,这意味着5月份的回款将骤减,这对急等资金投建二期工程的企业,无疑是当头一棒。情急之下,她找到管委会主任韩明仁,最终通过管委会担保,吉林银行同意为企业贷款5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

  随着疫情防控和基本民生物资的市场需求量陡增,外包装需求量也随之猛涨,拿着全国各地27家企业急需纸箱的订单,长春市信安包装有限公司却面临着原料进不来、员工回不来、难以复产的尴尬。开发区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专人每天两次到公司,帮助企业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出台防控预案、复产方案,指导企业消杀、测温,设立隔离室,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解决防控物资缺口。“刚复工的时候,公司有30%的外地员工回不来,我们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开发区又帮我们在‘小合隆’组织了40多人到厂区生产。”公司副总经理邓英丽介绍说,“管委会还主动帮我们联系生产口罩和酒精的企业,帮助采购疫情防控用品,联系物流企业,还给我们办理了通行证,整个疫情期间我们的产量提高了20%。目前,5条生产线全部正常生产。”

  特殊时期采取特殊办法,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通过采取专班、专人对接,制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张推进表”等措施,为企业解决了10余个用工、融资、水电等要素保障问题,帮助园区内29家企业全部顺利复工复产。

  助企解困不只在疫情期间。“企业充满活力,发展才有源头活水”,围绕这一共识,针对域内绝大多数投资主体为民营企业的特点,开发区多次组织建设银行、吉林银行和省市担保公司与企业对接活动,帮助华大天石、禹程精密、新星轨道等多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近5亿元,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营商有道商必亲。作为长春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地,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在打造优惠政策、助企融资、全员服务等8个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中车长客联合出台“惠企政策十二条”等举措,为投资企业租赁厂房减免租金,选派40多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到企业“零薪酬”兼职,为企业解读政策、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随时为项目单位或企业代办工商税务、土地规划、备案立项等前期手续,吸引了北京昌博、南京康尼、青岛威奥、常州今创等一批国内企业入驻,带动开发区步入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前景好的良性发展轨道,连续3年实现产值20%以上的增长。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