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信新型结构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吉林华信新型结构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吉林市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的要求,采取多项暖企助企措施,有力提振了企业信心。截至2月24日,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7户,已有330户企业恢复生产,扣除41户季节性生产企业,复工率达到87.8%,复产率达到79.6%。

  畅通“三个链条”

  纾难解困保供给

  创新车辆定制服务,畅通员工往返“交通链”。吉林市公交集团根据规模以上企业复工需求,为重点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的“定制公交”服务。目前,已开通19条定制公交线路,每天运行38个班次。吉林市还鼓励出租车协会与企业对接,定点定时拉运企业员工上下班。

  建立金融救助机制,畅通企业生产“资金链”。针对各类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建立金融扶持救助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动产抵押登记物范围及种类,提高疫情期间信贷服务效率,切实加强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等企业的信贷支持。

  完善供给服务制度,畅通生产要素“供应链”。积极协调供给服务单位,加大服务力度,满足企业对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其中,国家电网吉林公司出台助力复工复产“12条举措”,建立“一对一”24小时服务机制,全面推行网上办电服务。

  开展“三项服务”

  助力企业减负

  降低税费,开展为企业“减负服务”。建立“符合条件企业退还失业保险费”制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因疫情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打出减税降费组合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予以减免。

  稳岗就业,开展为企业“招工服务”。针对部分企业防疫期间的招工难问题,加大招工扶持力度,依托“一网三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通过微信、短信和电话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推送岗位信息,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

  对接协调,开展为企业“投产服务”。由“候诊”模式切换成“帮办”模式,积极与域外部门和企业“对接协调”,解决企业的配套难和原料少等问题。我省唯一能够生产医用外科口罩的吉林市友华卫生材料厂,原材料一度出现紧缺。吉林市工信局通过协调外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很快为该企业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