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安全舒适、绿色环保。 孙建一 摄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安全舒适、绿色环保。 孙建一 摄

  原标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长春公交行业改革锚定“为民坐标”

  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大整合,体现城市改革者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勇气;

  一大波惠民便民举措平稳落地,凝聚公交行业改革参与者的智慧和汗水;

  一张公共交通宏伟蓝图,昭示长春公共交通事业将在“十四五”迎来新的蝶变。

  在长春市委深改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春市公共交通行业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启动公共汽电车行业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一年多卓有成效的工作,5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实现了行业稳发展、快发展,为群众提供了更加精准、更为有效、更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市民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壮士断腕 大破大立

  奠定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基础

  2020年以前,长春市共有24户公共汽电车企业、1户轨道交通企业,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183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60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32.4%;拥有公交场站65处,车辆入场率仅为38.3%。公交行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同类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突出短板,改革势在必行。

  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给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长春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自2019年5月开始,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参考借鉴10余个城市不同历史阶段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长春市公共汽电车行业改革总体方案》,并于2020年1月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建立行业政府补贴补偿机制、建立票制票价调整和调节机制、编制公交线网规划等5项改革任务。

  对长春公交行业来说,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体化公共出行企业。为此,市委深改委从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视角出发,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在全国率先将轨道集团和公交集团合并,于2020年4月7日成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集团,从体制上促进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了“大公交”发展格局。

  针对长春市国有公交企业和民营公交企业各自的问题,深改委在企业改革中开出了“药方”——国企“瘦身”,民企整合。

  “通过一系列改革,我们实现了‘主辅分离’,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流程高效通畅。”长春公交集团副总经理付瑾说,通过转换职能,合并重组,公交集团的辅业单位由原来12家压减至4家,16个职能部门裁撤至14个,厘清历史债务,制定债务化解方案,保证了营运主业轻装上阵,实现了国企“健康瘦身”。

  在民企整合中,交通行管部门成功引导18户民营企业,以许可车辆自愿入股形式整合为车辆规模300台以上企业4户,结束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多小散乱”局面,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格局。长春市圆通客运有限公司经理王海军深有感触地说:“整合使我们的规模和实力大大提升,真是实现了1+1>2,让民营公交企业既有了底气又感受到希望。”

  为保证行业运转的规范性,改革收回了全部公共交通线路,实行特许经营。按照《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确定特许经营准入标准,重塑行业管理体制。

  润物无声 循序渐进

  锚定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随着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大波惠民便民的务实措施先后落地。

  ——建立政府补贴补偿机制。制定了《公交行业政府补贴补偿总体实施方案》《冷僻公交线路开设及补贴办法》,通过政府贴补经营的办法,从财力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形成服务质量与财政补贴挂钩的激励机制。

  ——完成空调公交车票价调整。对公交运营成本进行价格监审,建立了政府可承受、市民可承担、企业可持续的票制票价调节机制,完成了票价调整听证等程序,同步出台了配套优惠乘车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票价。

  ——大力推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围绕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主城区至周边组团和县(市、区)客运班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先后完成主城区至双阳、九台、榆树等8条班线改造,改造率超过50%。改造后票价下降40%以上,客流量提高5至7倍,投诉量下降90%以上,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运营指标和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完成信息化监管考核平台配套建设,对违法违规和不按行业标准运营行为进行严格执法,保障市民乘车权益。

  ——打造“冬暖夏凉”舒适满意公交。结合长春市北方寒地城市特点,调研沈阳、哈尔滨、大连等相关城市公交车暖风及空调使用标准,研究制定长春市标准。原则上要求冬季车厢内温度低于0℃时开启暖风;夏季车厢内温度高于26℃时开启空调制冷。

  “现在的公交车车隔准时,冬暖夏凉,乘坐起来特别舒适,司乘人员的服务也越来越好了。”在新民广场站候车的冯女士道出了大多数市民对公交行业营运服务改变的真实感受。

  日新月异 未来可期

  公共交通将迎来新一轮蝶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春市公交行业改革各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形成了“国有主导、民营参与、特许经营、科学补贴”的体制机制。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措施全部落地后,预计到2025年,长春市公交行业将实现基础设施公共化、线网布局科学化、财政补偿补贴精准化、公交服务标准化、行业监管规范化,公交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实现“六增、四提、一减、一缩”的目标。

  “六增”即线路数量由原来的213条增加至307条,增加94条、增长44%;线路里程由原来的3800公里增加至5418公里,增加1618公里、增长43%;车辆数量由原来的3770台增加至5500台,增加1730台、增长46%;站点数量由原来的5886个增加至6230个,增加344个、增长6%;日均客流量由原来的183万人次/日增加至220万人次/日,日增加客流37万、增长20%;公交车专用道里程由原来的145.2公里增加至175公里,增加30公里、增长21%。

  “四提”即线网密度由原来的2.54提高至2.96,提高16.5%;公交与轨道线路接驳率由原来的61%提高至84%,提高23%;公交与轨道站点300米接驳率由原来的95%提高至100%,提高5%;车辆平均速度由原来的12公里/小时提高至15公里/小时,提高25%。

  “一减”即线路重复系数由原来的3.60减少至2.87,降低0.73。减少20%。

  “一缩”即车隔时间由原来的7~10分缩短至3~7分,平均缩短3分钟。缩短35%。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1年,长春市公共交通行业站在了全新的发展起点。

  “我们将把2021年作为改革‘深化年’,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向先进城市看齐,不断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全力推动智慧公交建设、公交行业服务质量考核、公交线网规划、公交场站和站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为群众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长春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秦瑞祥说。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