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88家长期照护机构、17家短期照护机构,服务3.4万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险“长春样本”走向品牌化

  在长春市多恩养老康复中心,张君(化名)看着护理员细心为老伴儿剪指甲,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多年前,老伴儿因患脑梗塞、类风湿,生活不能自理,老两口决定来到养老中心。当时,他俩的服务费是每月8400元,但两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不到6000元,多余部分只能由儿女分担。长期照护险政策实施后,经过审批,他俩每月补助费合计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减轻了经济负担。

  从“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护,无顾无忧”,长期照护险“长春路径”成效凸显:养老护理、疾病治疗、临终关怀“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护理与疾病治疗无缝对接。在照护险政策的驱动下,“十三五”期间,长春市保障人次、护理机构增加7倍,16万人次、3万余个失能人员及家庭享受到了政策优惠,3.4万人可同时享受长、短期专业照护服务;不仅如此,专业照护人员也由2015年该政策启动之初的2800多人,发展到了4274人,并拓展创造了包括机构管理、生活照料、心理咨询、康复照护等2498个就业岗位。“长春经验”成为了其他城市争相对标的“他山之石”,“长春样本”为建设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应对老龄化现实需要,2015年5月,长春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实现了分级报销比例、医保网络结算、照护目录、照护规范、失能标准、耗材标准、远程审批等7个实质性的政策突破,填补了全国照护制度管理的空白。2016年6月,长春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首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城市。5年来,长春市政府高位统筹,长春医保部门肩负重任,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照护险路径。

  ——在政策设计之初,便将参保职工、居民纳入其中,长期失能人员、短期失能人员均列入范围。从优先保障重度失能人员,逐步惠及高龄老人日常护理、中度失能护理、舒缓疗护,照护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坚持高标准起步,建起了梯次保障网,在保障标准高于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比例基础上,将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床位费、护工劳务费用、护理设备使用费、护理日用品费用等全部纳入照护保险支付范围内;创新制定低保人员入住照护机构“零自费”计划,建立低保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免费托管的模式,从根源上缓解低保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基金筹集上,以“不加负”为原则,建立了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用人单位和个人无需另行缴费,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方式、财政补助、现有医保缴费“平移”的方式,三面发力共筑保障之基;还特别设立了照护险“风险储备金”, 在确保医保基金无风险的前提下,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中划拨10%,进一步筑稳照护险基金池。

  ——在治理模式上,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经办服务,探索建立照护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目前,引入的第三方机构已按各自中标区域,承办了全市53家定点机构的照护保险服务。

  如今,长期照护保险不仅成为长春市参保患者家庭的曙光和依靠,还激活了长春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活力,定点照护机构已从2015年的15家增加到现在的88家长期照护机构、17家短期照护机构,可同时为3.4万人提供长、短期专业照护服务。与此同时,长春市护理服务机构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专业技术和理念,运营模式走向品牌化和连锁化,促进了相关老龄产业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