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安县沙岗村,绿色有机“蟹田米”搭配肥硕味美的大河蟹,已成为成熟的生态种养模式。 梁闯 摄在农安县沙岗村,绿色有机“蟹田米”搭配肥硕味美的大河蟹,已成为成熟的生态种养模式。 梁闯 摄

  原标题:

  推广优良品种 完善渔业功能 加强安全防控

  3.51万吨水产品丰富百姓“菜篮子”

  近日,在农安县龙王乡沙岗村旭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几个池塘的水产品捕捞到一起集中越冬。“今年合作社在传统养鱼、养蟹的基础上,还经营了2公顷蟹田稻,首次尝试的海虾淡养项目更是收益翻番。”水产养殖喜获丰收,合作社理事长张殿明露出满意的笑容,“品种好、产量高、技术优,仅养殖的收益就达到十几万元,明年我打算瞄准名特优品种,扩大养殖面积。”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只是长春市渔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长春市渔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绿色增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在保持渔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截至2019年年末,全市水产增养殖面积由2015年的38032公顷发展到43295公顷,渔业产值由6.0236亿元增长到9.6855亿元,农(渔)民年人均收入由25594元增长到31215元。

  优质高效渔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增养殖与推广。“十三五”期间,长春市不断改进增养殖方式,优化品种结构,豫选黄河鲤、黄颡鱼、达氏鳇、河蟹、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养殖品种不断涌现,并逐步形成地方区域特色,水产品市场供求两旺。随着水产名特优新种类的苗种繁殖和增养殖技术在长春市相继取得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渔业品质,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由2015年年末的2.75万吨增长到目前的3.51万吨。

  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渔业功能日益完善,为休闲渔业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长春市重点建设的无公害水产品增养殖基地达到45处,省级水产品苗种基地达到5处,都市休闲渔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垂钓点、垂钓专业村等遍及城乡各处,休闲渔业初具雏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9年年末,长春市休闲渔业面积已达7162公顷,产值达4.2924亿元,休闲渔业成为长春市渔业新的增长点。渔业生产发展与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产业融合进程有序推进。

  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水产品安全备受关注。“十三五”期间,长春市各级渔业部门积极推进水产原(良)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渔业环境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水产健康增养殖、无公害增养殖和标准化增养殖技术全面推广。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建立起健全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培训站,通过各层次的培训提高农(渔)民素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春市各县(市)区已建立起水生动物测报点及环境监测技术机构,对主要增养殖品种、重要水生动物疫病进行监测,使重大增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防治。对主要江河、水库及部分池塘的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对长春市水产苗种场和水产增养殖业的污染源进行普查,及时掌握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梁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