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长春市驰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了在长白山的14天休整,回到长春。医疗队领队、长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庆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过去一段日子,为了让医疗队在武汉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安全健康地工作生活,更为了队员“一个也不能少”地回家,赵庆国操碎了心,每天仅睡5小时,本来就“苗条”的他,体重降了4公斤。“我是全队主心骨,这个心必须操,我要为每名队员负责。”赵庆国说。

  临时增补的“铁汉领队”

  两个月前,吉林省组建第12批171人的医疗队支援湖北,长春市的名额为85人。考虑到赵庆国刚刚支援新疆回来,医院领导在大家报名时故意“绕”过了他。

  这批171人的医疗队来自全省4个市州的28家医疗机构,不能没有一个主心骨。吉林省卫健委当即决定,领队由长春医疗机构出,必须人实心细。究竟派谁去合适?从长春市卫健委到长春几家医疗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赵庆国身上。1974年出生的他,临床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做事有责任心。

  就这样,赵庆国凭借“外卡”火速入队。“管理者与队员不同,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不仅要带着队伍‘战斗’,还要保证队员的健康安全,做到‘零感染’,压力更大。”临行前的晚上,赵庆国一夜没睡。他紧急熟悉队员构成,建立组织架构,组建临时党支部,制订相关工作流程和制度,做到事无巨细,也是从那天起,他成为医疗队中的“铁汉领队”。

  带队凯旋“一个都不少”

  口罩怎么戴、防护服怎么穿脱、针刺伤怎么处理、谁来担任各小组负责人、谁来担任疾控队长……在武汉的那段日子,171人的医疗队被分配到两个驻地,赵庆国每天满脑子都是“问题”。

  为保证队员们的绝对安全,赵庆国每天往返于医院与驻地之间,不断优化工作和生活流程,各种规范性制度和应急处置办法制订了十多项。队员们还可以调休一下,可赵庆国没有休息日,手机时刻处于开机状态,每天收发微信到深夜。“我们是去抗疫救人的,不是去享受的。”赵庆国说,这个信念一直在他心里,也传递给每名队员。

  “我也曾经恐惧过。”赵庆国回忆,最令他紧张的一次,是因为不适应武汉湿冷的天气,加之当时条件有限,队员压力过大,到武汉后不久,医疗队中4名女队员出现感冒症状,其中1名队员还发烧了。赵庆国惊出一身冷汗,不断与这名队员沟通,了解工作程序,在确认穿戴防护装备和救治病人时绝对没有问题后,又及时找到队内专家进行研判和诊治,直到确定不是新冠肺炎感染才放心。此后,他将工作做得更加仔细,将每名队员的生活照顾得更加具体。

  直到结束在长白山的休整,队员核酸检测全部合格,他才如释重负地大喊一声“我们赢了!”

  总感觉还有遗憾

  返长后,医院让赵庆国先休息一段时间,但他闲不下来,每天都会去医院转一转,并不断总结在武汉的工作。人轻松下来了,他的内疚感却上来了。

  “在武汉这段日子,我觉得每名队员都很伟大,他们都争抢着上第一个班,争抢着做最危险的工作,没有一名队员打退堂鼓,可我只顾着大家的健康和安全了,没有照顾好队员的个人成长问题。”赵庆国说,在武汉期间,医疗队只有6名队员火线入党,还有很多队员都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意愿,可因为当时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他没有做到及时向前方指挥部汇报,作为领队,他觉得愧对这些队员。

  赵庆国回长春的那一天,上初二的女儿赵天一冲上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铁汉”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从支援新疆到这次支援武汉,因为工作忙,他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照顾孩子。“这次支援武汉,我只告诉了妻子,没有告诉父母和女儿,就是怕他们担心。”赵庆国说。

  “我们不是什么英雄,终归要回到工作岗位,归于平淡,但我会永远珍藏这段特殊的记忆。”赵庆国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危难时,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看到城市慢慢复苏,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徐微 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