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鸥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鸥

  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一直是材料市场的抢手货,但其生产技术却一直被国外垄断。2006年,面对国内“一丝难求”的碳纤维市场,张海鸥怀着产业报国、科技报国的理想和信念,成立了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十几年来,吉林化纤碳纤维研发团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实现了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弯道超车”。

  “奋斗”贯穿了他的人生

  张海鸥,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吉林化纤碳谷公司总经理,碳纤维原丝项目带头人,碳纤维原丝工艺总设计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化学纤维的生产、研发及相关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2007年左右,他先后在吉林化纤人造丝板块、38万吨腈纶板块和碳纤维领域取得突出实绩;

  2010年左右,《抗起球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国内高质腈纶空白;

  2016年《蓄热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实现来24K碳纤维原丝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

  2018年,他解决来48K原丝溶剂残留高这个一直困扰业界的难题,成功量产,并实现跨国联合开发,快速推进大丝束发展进程。

  坚定的信念是他一往无前的动力

  “我们当初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实现‘黑黄金’碳纤维国产化,并替代进口,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团队强大的力量。”张海鸥回想当初,仍然感慨万千。在他看来,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除了自力更生,无路可走。

  针对国外一些知名的碳纤维生产企业都是起家于腈纶生产的启发,吉林化纤碳纤维研发团队与长春工业大学合作,在吉林化纤传统的DMAC湿法两步法生产腈纶纤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70余项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和上百次反复试验,终于在2007年4月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原丝。

  研发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团队从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开发到第一条5000吨生产线的投产运行,整整经历了5年时间。2011年9月,吉林化纤建成投产了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而实现这一切的动力,正是他内心坚定无比的信念——誓做“黑金”产业的领军人。

  以新技术立足吉林、展望世界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张海鸥深知这个道理。2016年,为了能尽快实现碳纤维的产业化、规模化、优质化,他带领着团队深耕于实验室、生产线之间开启了两点一线的工作模式。

  碳纤维原丝从实验室参数摸索成功到生产线规模化高质、稳定生产,团队靠着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连续突破,一口气攻克了聚合物特性粘度不稳定、原液高温老化、气泡、杂质多4道难关,突破了纺丝纤度高、强度低、毛丝多、溶剂残留高、离散程度大5道屏障,彻底解决了原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团队成功研发出24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在产品质量达到T700级的同时,成本却下降了接近一半。这一首创之举突破了困扰国内碳纤维行业近60年的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在技术、规模、成本和质量上具备了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

  张海鸥率领团队用实际行动,成为打造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生动样本,为实现中国梦和吉林全面振兴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