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文化广场种点啥”搅皱一池春水,人们热议文化广场植物规划布局的同时,唤醒了最深的城市记忆。文化学者、民俗学家曹保明在讨论中建议,文化广场种一片“长春记忆林”。

  一直致力于抢救挖掘东北文化遗产的曹保明同样关注着长春的发展建设。在得知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和园林局、长春日报社联合发起“文化广场种点啥”市民建议征集活动后,曹保明谈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次征集活动办得非常好,让老百姓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不但能从群众中获得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更可以让百姓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也是这次活动引发大家关注的原因所在。”作为城市的一员,曹保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座城市,应该拥有自己的植物、自己的广场。那么,能否在文化广场开辟一个不大的区域,种一片‘长春记忆林’。在这片‘记忆林’中,人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长春的历史记忆,例如关于‘柳条边’的记忆,关于榆树的传说,关于杏花村的回忆,关于丁香花的故事,关于君子兰的文化。这样一片‘记忆林’,可以让本地人记住这座城市的历史,更可以让外地人了解长春。有历史、有典故、有景致、有品位,这应该是文化广场承载的文化内涵。”

  此外,不少市民也认为文化广场栽种的植物除了美观、实用,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属性。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韩冰平时特别喜欢读书,她说:“要是能在文化广场种一片‘读书林’就好了,可以种一些白桦、松柏,嗅着树木特有的馨香,品味书中的文字,这可能是不少喜爱阅读之人的梦想吧!”

  78岁的袁德庆平时喜爱诗词创作,他说:“中国的传统诗词中有很多对植物的描写,更有不少诗人托物言志,比如以‘岁寒三友’并称的松、竹、梅,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植物,如果将这些植物与园景相结合,一样可以让文化广场充满诗情画意。”

  “文化广场种点啥”市民建议征集活动将持续到本月底,欢迎广大读者、网友继续关注本报后续报道,通过“掌上长春”微信公众号留言、跟帖,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表您的看法与建议,邮箱地址为:ccrbfk@126.com(长春日报社);ccyllh@163.com(市林业和园林局)。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林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