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末 作迟末 作

  民营经济,是富民强市的活力之源。这是一组关于长春市民营经济的耀眼数据:预计2018年,长春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5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上缴税金533.6亿元,同比增长6.2%;民营企业20.7万户,同比增长13.9%;个体工商户54.8万户,同比增长9.8%;从业人员305.4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口的80%以上……飚升的数据背后,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的生动实践。

  民营经济是鱼,政策环境是水。只有“放水养鱼”,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8年,长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大政策和决策部署,立足长春实际研究出台支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开展支持民营经济政策系列宣传巡讲活动,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强化政策落实落细;制定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着长春经济发展活力和改革开放竞争力,也关乎着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聚焦“痛点”“难点”问题,我市进一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改革等环节做“减法”,减放比例达到70.9%;在优化服务等方面做“加法”,全市“只跑一次”政务服务项目占比超过97%,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51个工作日,企业工商注册立等可取、企业简易注销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政府权力的“放”,换来的是市场主体的“活”。全年登记民营企业3.6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40户。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8年,我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5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83户,建成企业技术中心215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71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37个。民营企业完成全市65%的发明专利、80%的新产品开发。同时,我市还实施了百强民营企业和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预计全年“四上”民营企业将超过6500户。

  面对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仅2018年前三季度,通过股权、动产、商标质押、科技金融、担保融资等方式,累计融资300.5亿元。围绕民营经济集聚发展,长春市大力建设一批孵化基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了22个特色产业园区和30个产业集群,新建双创基地30个,全市双创基地达到260个,在孵企业1.6万户,吸纳就业近13万人。同时,建成重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0个,其中,省级平台89个、国家级平台13个,平台年服务企业3万户(次)以上。组织146户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签订意向订单80余项,协议金额1.3亿元左右。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 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