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的建筑元素在电影《信条》中被频繁运用,剧院常常是一个造梦空间——灯光璀璨,舞台上的演员们生活熠熠生辉,故事离奇曲折,音乐声声入耳,营造出一场远离真实的人间幻梦,也忘记了真实的时空存在。这或许就是导演在《信条》中对于剧院场景的偏爱理由吧。

  “如果你想拯救世界,你得学着相信它。”正在热映的电影《信条》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如是说。电影中纷繁穿梭的时间线索,令许多影迷厘不清头绪,但是,即使我们在电影中迷失方向,那些片中作为背景一闪而过却真实存在于世间的建筑,还是能让我们抓住一点现实的解谜线索。比如,那些亦真亦幻的剧院。

  林纳哈尔综合体

  故事开始于乌克兰首都基辅歌剧院,一帮劫匪抢劫了音乐厅,戴着氧气面罩的队员们开始了营救。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男主角特工参与营救计划,但他的真实目的却另有所图。

  电影里出现的基辅歌剧院其实是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林纳哈尔(Linnahall)综合体拍摄的,这座宏伟的大型混凝土结构建筑包括一座可以容纳5000人的圆形露天剧场、一个冰场、一个小型海港和一个直升机场,最初是为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帆船比赛准备的,被命名为“列宁文化体育宫”,是带着前苏联时期典型的浮夸与硬核风格的多功能建筑。2010年彻底荒废后,大门紧闭的林纳哈尔只留下了满墙的涂鸦,以及破败的颓废感。

  2019年塔林宣布将把林纳哈尔改造成会议中心,等待翻修期间也不对公众开放,但它别具一格的外观仍然被当地人认为是最佳观景台。拾阶而上可以从高台上感受波罗的海的海风,俯瞰塔林的日夜。

  乌克兰基辅歌剧院

  现实中的乌克兰基辅歌剧院,坐落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在前苏联时期与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并驾齐驱,是前苏联三大剧院之一,也是当今欧洲四大剧院之一。在这里孕育了乌克兰基辅大剧院芭蕾舞团,是驰名世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最经典的演出团体之一。

  1867年10月27日是基辅人民的节日也是乌克兰音乐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一天基辅大剧院开启了它的大幕。1870年到1890年间,世界各国超一流水准的歌剧和舞剧纷纷进驻基辅大剧院演出,演出获得了音乐界热情的回应和评价。

  高朋满座、熠熠生辉的乌克兰基辅歌剧院就像屹立在雪中的一座艺术灯塔一般,同时,大量珍贵的音乐资料、文献、演出服装、道具也都珍藏在剧院内部。但这座剧院在现实中也曾遭到过毁灭性的打击。1896年2月4日,剧院突然着起了冲天的大火,剧院的木质结构和其中昂贵的天鹅绒装饰都是极其易燃的材料,火光冲天之中,整个剧院就在束手无策的人们眼前成为一片废墟。

  火灾熄灭后,基辅市议会旋即开始新剧院的筹建工作,起初设计侧重于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但是在考虑到大量观众市民的诉求后,设计方做出妥协,外形还是改成更接近于维也纳风格的建筑。但剧院内部及舞台的设计依然都是采用了当年欧洲剧院舞台的最先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