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吉林|新闻|美食|尚品|旅游|城市|汽车|健康|读图|微博|吉林森工

|邮箱|注册

新浪吉林

长春推进城市路网建设 迎来"大交通"时代

来源: 吉林日报 2014-08-26 08:25:16

  (吉林日报 记者王丹) 经历了2年多阵痛,今夏的长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架桥、立交桥,让市民感受到顺畅交通的同时,也有了另一个视角看长春;轻轨、地铁、交通枢纽建设使用,“公交都市”建设进入实质阶段;家门口的巷道一改过去的泥泞,就连巷道周边的环境也有所改变,走在回家“最后一公里”的路上,是那样的惬意……

  起笔谋划“大交通”

  2000年,长春市机动车保有量仅为15万辆,到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至80多万辆,13年间增长了5.5倍,城市交通负荷巨大。原先以平面交叉口为主体的路网结构,早已无法满足车辆通行需求,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拥堵日益加剧。

  如何让长春通畅起来?建设快速路、打通断头路、改造巷道,完善公共交通体系……2012年,长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咬牙挺过城建阵痛期,加快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市委书记高广滨明确指出,坚持“地铁、轻轨,高架路、下穿道,地上、地下,平面、立体,主路、支路”同步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大交通体系,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市长姜治莹提出,修建快速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改造重要交通节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两横三纵”快速路正式开工建设,长春“大交通”时代起航。

  挺过阵痛期让城市通起来

  “两横三纵”快速路、地铁等重点交通工程遍布长春大部分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要求,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度过阵痛期。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孙亚明认真研究规划、落实资金、推动工程进度,市建委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在施工现场,随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2年多时间里,数十家建设单位“开足马力”,竭尽可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4小时不间断施工。数万名建设工人与钢筋水泥为伴,战严寒,斗酷暑,干劲十足。在心血和汗水的浇筑下,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一联联桥面从无到有,“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急速挺进。

  亚泰大街的双塔斜拉桥是快速路全线的难点工程之一,因跨越铁路,必须在保证列车安全通过的前提下才能施工,施工时间有限且分散。不仅如此,双塔斜拉桥在建造时,要先封闭两个桥洞,再对塔身部分进行建设,建成后再将桥洞打通,而且塔身建设的工序十分复杂。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参建单位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采用了“爬模”塔柱施工法。这是近年来我国高空施工的创新施工方法之一。如今,跨铁路双塔斜拉桥已成为长春市区的又一座地标性建筑。

  2年多来,市民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与城市共同挺过了阵痛期。经营日杂百货批发零售的蒋先生对快速路全面贯通充满了期待。

  每天给客户送货是他最头疼的事情:“跟客户定好了送货时间,因为时常会碰到堵车,就只好打出提前量。我就盼着快速路早日建成啊!”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已经开车13年,道路从窄到宽,车辆从少到多,唠起来他有一肚子话要说:“随着快速路一个个节点的释放,不堵车的感觉真好啊。我相信全线贯通后,活儿会越来越好。”

  如今,随着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地铁工程的全面推进、长春西站和长春站北广场综合立体交通换乘中心的投入使用……长春已度过了本轮城市建设的阵痛期,向“大交通”时代进发。

  创新思维筑牢城市发展之基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社会再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城市生产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路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一个发展空间在扩大的城市来讲,更是如此。

  不久前,长春市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紧紧抓住东北再振兴的难得政策机遇,统筹研究“有利于长远”、“有全局性影响”的四项重点工作,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长春已经在一些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但要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仅仅建设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是远远不够的。交通管理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必须向管理要畅通、要效益。长春将抓紧对技术陈旧、设备老化的交通指挥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实现联网自动控制、灵活信号周期。同时,重新规划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大范围推广公交专用线,强化公交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常规公交服务保障能力。

  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建设城市路网,提升的是城市承载能力,铸就的是经济发展的腾飞之路。如今,路仍在长春人的脚下延伸。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