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吉林|新闻|美食|尚品|旅游|城市|汽车|健康|读图|微博|吉林森工

|邮箱|注册

新浪吉林

吉林省全力推进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

来源: 吉林日报 2014-08-25 08:54:39

  (记者 高大伟 毕玮琳 尹雪 通讯员 盛林) 初秋的向海依然湖水碧波荡漾,黄榆婀娜多姿,苇荡芦花吐穗……而在北面100多公里以外的莫莫格,则是另一 番气象:3800多只丹顶鹤、白鹤,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踱步,在苇海间穿行……这是我省湿地的代表性风貌景色。历经多年艰苦努力、艰辛奋斗,吉林省最重要 的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之一——全省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终于取得喜人成就,一度濒临干枯和枯萎的各地湿地全部恢复勃勃生机。

  退耕还湿水库恢复蓄水

  吉林省是全国湿地类型较多省份之一。但由于水资源短缺,许多湿地几乎干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13年,吉林省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使全省十万亩湿地重现生机,再现昔日绿洲涟漪、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修复与保护吉林省湿地最重要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方式,对现有湿地进行有效恢复和保护,有效终止全省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趋势,全面恢复各地湿地特别是重要湿地的生机活力。

  在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兴隆水库,记者看到在水库边有许多干枯的玉米秸秆。“过去十年里水库干涸,这里曾经一度成为俺们的耕地。”附近的老乡说,从去年开始,国家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以来,这里逐渐恢复了蓄水。

  2013年,向海保护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湿工程。今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启动了退耕还湿工程,向海保护区的兴隆水库经过积极争取,被纳入试点范围。

  目前,全省退耕还湿工程已全面展开。向海、莫莫格、雁鸣湖、嫩江湾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程正在实施。全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争取湿地保护专项资金1亿多元,恢复湿地面积10万亩。

  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

  针对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年份干旱少雨、湿地周期性缺水严重的状况,组织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为湿 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目前,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对向海、莫莫格、哈尼等重要湿地实施了生态补水,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已累计 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和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补水6亿多立方米。尤其在特殊干旱年份,省政府协调国家水利部门,两次从200公里以外的察尔森水库, 为向海补水1.1亿立方米,使向海2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有效恢复。莫莫格湿地通过引水,使6万公顷的苔草、小叶樟和芦苇得到恢复。

  2013年,通过引水工程和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加上年降雨量大、河流上游来水多,湿地自然补水比较充分,整个西部地区湿地水覆盖面积增加了15.8万公顷,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湿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为切实解决湿地周期性缺水,且供水矛盾相对复杂的局面,省政府明确提出 要建立一个由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有稳定的补充水源、有补水工程措施、有补水资金保障的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通过新机制的调节和保障作用, 变湿地应急补水为适时补水、常态化补水,进而实现湿地生态用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仅向海一个水库即可退耕还湿2.4万亩,政府补贴资金2400万已发放落实到位。”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说,退耕还湿后,一部分补贴资金用于安置当地居民生活,还有一部分用于购买鱼苗、渔具等,帮助居民恢复生产。

  多部门齐心协力生态移民

  2003年以来,省发改委、水利、民政、林业等部门积极配合,先后在吉林市的松花湖和长春市的净月经济开发区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近14亿元,迁出居民5100人。

  几年来,在松花湖湿地保护区、北湖湿地公园、辽源矿山湿地公园、净月湿地公园、梅河口磨盘湖湿地公园进行生态移民示范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迁出居民近2 万人。2008年初,梅河口市针对磨盘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制定了初步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磨盘湖的资源优势,结合城市供水水源地建设,决定将居住在水域 周边的居民逐步迁移到大坝下游。市政府筹措资金1670万元,建设湿地保护居民迁移小区1.3万余平方米,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政策,共计迁移居民162户、 770人。2014年初,省林业厅向省政府提出了实施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由省发改委统筹安排, 迅速启动。初步安排向海核心区移民248户、856人,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向前推进。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