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吉林|新闻|美食|时尚|旅游|城市|汽车|健康|读图|专题|微吧|站点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吉林

“情系长白山——长白山画派美术作品展”前言

来源:长白山管委会 2014-03-07 15:17:00

  “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金代赵秉文(1159—1233)《长白山行》)。壮丽的风景,神奇的传说。长白山不仅是关东第一山,而且是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地。这座主峰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脉,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自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长白山地区就有人类生活,先后有肃慎族、挹娄族、勿吉族、靺鞨族、秽貊族、高句丽族、女真族和满族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其中女贞族和满族都将长白山视为自己民族的发祥地。如今那片土地上更是生活着汉、满、朝鲜、蒙古、回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长白山地区是农耕、渔猎和游牧生活方式并存的混合文化,而各个民族又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白山哺育了那片土地上聪慧勇敢的民众,而那片土地上的民众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长白山文化。从长白山发祥的一些民族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以骁勇善战而建立了强大的邦国,其中女贞和满族甚至先后入主中原。长白山自古就是诗词吟诵的对象,历朝历代当地和汉族诗家词人写下了无数咏颂长白山的名篇佳作,从《诗经》、《楚辞》、《全唐诗》到《全宋词》续有收录,至今绵延不绝,蔚为大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关东内外的民族对向迁徙、和平相处,长白山地区的文化逐渐呈现出混杂融合的特性。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白山地区更是变成了最复杂、最具典型性的民族大熔炉,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的长白山文化在开放与包容的观念引导下,更迸发出越来越强劲的生命力。

  由于自古以来长白山地区远离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作为精英文化的绘画在这里没有获得足够丰沃的生存土壤。长期被宫廷画和南方文人画的强势地位所遮蔽,这里的绘画艺术既没有形成自己的流派,也没有产生闻名全国的本土画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局面才得到改观。

  20世纪60年代,以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王庆淮(1909—1982)、孙天牧(1911—2010)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遵循现实主义新国画创作原则,以东北尤其是长白山地区风土人情为主题,以传统北派山水画技法为依托,在实景写生中追求宏大气象,形成了具有关东特别是长白山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格,当时被称作关东画派或长白画派。长白山风光壮丽、景色迷人,以天池为标志,集瀑布、温泉、峡谷、火山熔岩林、森林、云雾和冰雪等各种自然景观为一体,是我国地理面貌最具多样性的风景胜地之一,也是画家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因此,最初的长白画派以山水画和风景画最为典型。

  王庆淮被誉为长白画派的创始人,也是该画派中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出生于吉林扶余的王庆淮早年先后就学于奉天美术学校师范科、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和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专攻山水花鸟,兼习人物,得到过齐白石、王梦白和陈半丁等名家指导,练就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曾加入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学术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王庆淮融古通今,博采众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工写兼长,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布局恢宏开阔,笔墨沉郁苍劲,设色浑厚古雅,画面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长白山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间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代表作《城乡道上》、《长白采运》、《十里黄云过大川》、《松林飞雪》和《林海朝晖》等先后在全国及省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并获奖,其中1974年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林海朝晖》是其最负盛名的佳作。该画采取平远视角,以横幅全景式构图,描绘了长白山林区的壮丽风光。灿烂的朝霞中,繁密茂盛的森林显示出勃勃生机,逶迤雄浑的远山蕴积着万千气象;一列满载原木的火车正吐着白烟、隆隆地驶过大桥,景象生动壮观。《林海朝晖》在全国美展展出后,好评如潮,多家报纸杂志予以刊发。后来王庆淮应邀将此画放大绘制成8米长、2.5米高的宏幅巨构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并复制多幅在我国多个驻外使馆陈列。王庆淮的山水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为关东的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孙天牧祖籍山东莱阳,系书法家孙墨佛长子,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画。曾先后就读于开封河南艺术学校,北平华北大学艺术系,攻山水,为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1960年到吉林省艺术学院国画系任教。孙天牧对传统山水画法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力,尤精于北派山水;他临摹古画,几可乱真。上世纪50年代他仿制的董源、王晋卿、赵伯驹、李成、赵子昂等人的十几幅名作至今仍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并代替原作展出。孙天牧赋予传统笔墨以新的意境,技法娴熟自如,北骨南风,充满着生活情趣。他的山水画是客观自然与主观精神的完美结合,我们从中既能看到纵横吞吐、逶迤连绵的北国风光,又能感到闲适空灵、散淡无为的江南诗意。他的《林海朝晖》、《层林尽染》和《吉林汪清秋光图》等力作莫不令人一见倾心,过目难忘。

  除了王庆淮和孙天牧之外,长白画派的开拓者还有黄秋实(1928—2006)。黄秋实自幼习画,师从著名画家高仞九,擅泼墨泼彩大写意山水画,笔墨苍润,气势雄浑。他先后几十次登长白山写生,创作了包括《长白山风口》、《长白瑞雪》、《长白之秋》、《远眺松江源头》、《长白山松烟图》、《长白飞瀑》和《东方红》在内的数百幅以长白山为题材的山水佳作。2000至2003年,黄秋实历时三年创作了高2米、长达150米的水墨山水长卷《长白山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长白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是长白山画派山水画的典范之一。黄秋实之子黄磷追随父亲的足迹,长期深入长白山地区实地进行绘画创作,他将油画、版画和国画等技法融为一体,将光影元素引入水墨绘画,丰富了长白画派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力。黄磷的以雪域风光和关东风物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情景交融,格调清新,具有鲜明的长白山特色和时代感。

  作为长白画派第二、第三代国画家,李巍、许占志、张建华、刘大业、甘雨辰、朱臣、高向阳、孙志卓和秦嗣德等人在山水、人物和花鸟方面各有所长,他们在接纳新观念、崇尚个性化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努力开拓长白山绘画精神的新层面,使长白画派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面貌。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靳之林、胡悌麟、付植桂、朱大海和吴宇芳等油画家加入到长白山题材的绘画创作群体中,从此长白画派不仅壮大了创作队伍,而且增强了艺术活力。这些油画家秉持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为真实再现长白山瑰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他们绘制的具有丰富色彩和强烈光影的长白山风景油画,既弥补了水墨画再现能力的不足,也与写意山水画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极大地扩展了长白画派绘画的审美维度。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东北地区的艺术也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思想解放、观念多元的中国当代艺坛,东北地区的表现性油画独书一帜、引人瞩目。众所周知,写实主义绘画注重的是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表现主义绘画更强调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恣意宣泄。就长白画派油画而言,如果说写实性油画为世人展现了长白山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那么表现性油画则让我们看到了关东艺术家深邃隐秘的心灵世界。

  长白画派表现性油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王晓明、贾涤非和赵开坤是这类绘画的最早试验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赵开坤、任传文、王建国和刘大明等艺术家的表现性油画在国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吉林省在东北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绘画样式。在全球化时代,这些艺术家已经超越了油画民族化的狭隘意识,而具有广阔的国际文化视野。他们的绘画主题不再局限于长白山自然风貌,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生活也成为他们表达情思的崭新领域。无论是当地风景,还是现实人物,抑或普通静物,长白画派的表现性油画都在通过对地方题材的描绘,表达出一种人类普遍性的精神价值,那就是自我、真实和自由。事实上,这样的精神追求恰好与“全球地方主义”(Globalocalism)——全球化时代国际艺术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披览整个长白画派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该画派还具有开放包容、乐观进取的精神内涵,而这也正是长白山民众及其文化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白画派为确立和彰显长白山文化品格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几代艺术家半个多世纪的耕耘、播种和培育,长白画派已经长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为了集中展示长白画派的优秀成果、推动长白画派的持续繁荣、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吉林省省委宣传部、长白山管委会和吉林艺术学院于2014年3月6日-15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情系长白山——长白山画派美术作品展”,展出包括已故画家王庆淮、孙天牧和黄秋实在内三代长白画派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我们相信,作为长白画派有史以来最集中、最高水平的集体亮相,这个展览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并将在我国艺术界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评论家、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