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卫星研发、生产、发射的25颗“吉林一号卫星”遨游苍穹,组成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全球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企业金赛药业继续保持生长激素领域国际领先地位,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中国名片”;

  百克生物独家生产的首个国产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开启了无创接种流感疫苗的新方式……

  这些令人惊奇的科技力量,都来自长春新区的创新型企业,几年来,长春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瞄准高精尖做精做强,在“卡脖子”领域求突破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造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调试参数、测试指标、集中攻坚,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各自岗位上为“吉林一号”再添新星紧张忙碌着。为加强卫星服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长光卫星计划在2021年完成60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组网,组网完成后,具备全球热点地区30分钟重访能力;2025年前完成138颗卫星组网,组网完成后,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重访能力。

  在市场与研发的权衡中,把研发作为核心,这几乎是长春新区科技型企业的共性。如今已牢牢占据轻量化线束国内市场量第一的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依旧把研发团队放在核心位置,“把自主创新这件事真正做起来,是参与竞争的法宝,所以我们专门成立捷翼研究院,在汽车线束轻量化、新能源充电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专利,拥有核心技术数十项,是多家OEM的A级供应商。”捷翼汽车CEO王超说。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捷翼汽车凭借核心技术和专利赢得了众多主机厂商的信任,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科创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亦靠肥沃土壤的滋养。长春新区成立以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以上。正是不懈坚持科技创新道路,构建了一个要素齐备、便利高效、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

  长春新区还有一批科技型企业,在这良好的科技创业生态中得以飞速发展——

  吉林进取空间科技公司进行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

  海普润斯研发的OLED材料已成为京东方、华为的供货商;

  奥来德成功上市,成为吉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生态,离不开载体。几年来,长春新区注重对接国家创新战略,以新区为核心的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长春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将获批。注重构建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全区孵化载体达到42个,在孵企业1000余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77家。

  生态,也离不开服务。长春新区注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东北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位长春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正式获批。每年财政投入2000万元,向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免费发放科技创新券,通过企业买服务、政府买单的形式,创新政策支持方式,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生态,更离不开体系。目前,新区培育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吉林省基地落户新区,开启了企业上市融资“直通车”。注重引聚创新人才,“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获得全国最佳案例奖。

  从“平台”建设到“制度”创新,从“新技术”应用到“新成果”频出……科技创新为长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长春新区将全面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让创新在长春新区蔚然成风,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在这场全球科技创新大赛上,保持不落伍、勇超越。

  (来源:长春新区新闻中心)